中国人现在是不信神仙了,可历史上有漫长的岁月都是极信的。所以,要用各种方法修炼成仙。修炼成仙的故事多如牛毛,但我发现,宁波人成仙的传说几乎没有。 A 读明代王世贞所辑《列仙全传》,全书记有上古至明中叶的神仙真人六百余名,为神仙传记文献中记载神仙第二多。书中有马钰、孙仙姑夫妻、郝大通与王处一四位,写明“宁海人”;王处一是“宁海东牟人”。心中不禁暗喜,以为宁海人虽说那时属台州,今天总算是宁波人。 台州自古出仙人,最有名的就是唐代的司马承祯。司马承祯隐居天台山修道。睿宗、玄宗两朝皇帝都曾召承祯入朝问道。承祯一百余岁,一日解化成仙,弟子只葬其衣冠。 台州出仙人,旧属台州的宁海出仙人绝对对头。便询问宁海的朋友,宁海东牟现是何地。朋友竟不知,又说山东牟平区曾经叫“宁海”。再查资料,原来书中“宁海”并非宁波之宁海,而是山东宁海,即今山东烟台市牟平区。马钰、孙仙姑、郝大通、王处一全拜王重阳为师。王重阳为两宋间人,是道教全真派创始人。他东出潼关,在山东牟平筑园传教,有马钰、谭外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仙姑七大弟子,号称“全真七子”。弄了半天,宁波宁海出仙人是个大乌龙。 然而,宋代所编道书《云笈七签》中,司马承祯言:“三十六小洞天”中第九洞天为四明山:“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丹山赤水天,在越州上虞县,真人刁道林治之。”司马承祯有误,四明山只是与上虞县交界。当时明州尚未建立,宁波之地属越州。四明山应在越州余姚县与鄞县,今天自然是在宁波境内了。宁波境内有此仙山,而且还有仙人刁道林主持,那宁波毕竟还是出仙人的。 B 黄宗羲《四明山志》中说,最初四明山与天台山不分,总名天台山。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曰:“天台山旧居五县之余地。五县者:余姚、鄞、剡、台、宁也。”余姚和鄞县是四明山,与天台山无干。所以旧时天台山与四明山混为一山。和孔灵符同朝的刘义庆所写《幽明录》中,东汉明帝永平五年(62年),剡县人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迷路遇仙,当是在四明山的石窗。 四明山与天台山分名,大约是在魏晋南北朝时。两晋间人葛洪所撰《神仙传》中,记了女仙樊夫人。樊夫人老公刘纲是上虞县令,有道术。俩人老是在一起斗术,刘纲事事不胜。将升天时,刘纲要升上一棵大皂荚树,才能飞举;而夫人平坐,冉冉如云气之升。葛洪说:“纲与夫人入四明山,路阻虎,纲禁之,虎伏不敢动。适欲往,虎即灭之。夫人径前,虎即面向地,不敢仰视,夫人以绳系虎于床脚下。”葛洪笔下,已经称“四明山”。 于是,问题来了:一百多年后的刘义庆,为何写刘、阮入“天台山”而不写入“四明山”?也许是当时虽已有四明山之名,但因为天台山与四明山分开不久,大家还是习惯上把二山合为一山,总名说成天台山。 四明山中有许多刘纲、樊夫人遗迹。大兰山(似是今大岚)是刘、樊飞升成仙之地,故又名升仙山;其鞋坠地化为卧虎,故又名伏虎山。樊夫人还在石窗西北建了房屋,后人称樊榭。 东晋时大文人孙绰与兄同游四明山,人迹杳然处,忽捡到数枚甜梨,他疑是仙人留下的,于是此地便名“梨洲”。孙绰写下一篇著名的《游天台山赋》,从此天台山名满天下。赋中说:“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陆则有四明、天台。皆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孙绰比葛洪稍晚一些,可见当时四明山确与天台山分名,而且是最有名的仙山福地。到了唐末道士杜光庭的《福地记》中,四明山又被列为第五十九福地。 一个大唐的清晨,李白站在天台山的华顶遥望大海。他写下《早望海霞边》:“四明三千里,朝起赤城霞。日出红光散,分辉照雪崖。一餐咽琼液,五内发金沙。举手何所待,青龙白虎车。”李白首句说四明山,可接着却写赤城,即天台。李白多次说“天台邻四明”“天台连四明”。他知道天台、四明二山本就山脉相连,又皆为仙山,所以将二山合在一起说。于是,四明山照到了天台山的霞光。“四明三千里”,当然如同 “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一样,是他独有的夸张。《四明山志》中说,四明山与天台山合起来周围有八百余里,而分出后的四明山周围只有一百八十里。 C 四明山中最早的仙人,应该是西汉末年的梅福。时王莽篡政,南昌县尉梅福抛妻弃子,遁避尘世,隐居学道,采药炼丹。几十年后,被传升天成仙。后人称其为“梅尉”“仙尉”“梅仙”。《四明山志》云其曾隐居四明山,并写有《四明山记》。如黄宗羲此说为真,那这篇文章也是宁波的文献之祖了。 梅福的足迹遍布宁波。除四明山,他也到过奉化甬山。甬山曾有梅福庵、梅福洞等古迹,传说梅福在甬山之阳听莺悟道。元时戴表元《访梅福洞》诗云:“梅尉功成后,安知不此来。路逢耕者问,山寺化人开。”宁波鄞西有梅岙,鄞东有梅墟。最出名的是鄞州横溪的大梅山,因梅福入山修道而得名。 梅福初入大梅山时,看见许多龙穴,神蛇每每吐气成楼阁,云雨晦冥。边有石库,内贮仙药、神仙经籍。梅福隐居石洞,筑药炉丹灶,凿井汲水,炼丹修道。可见属天台山脉的大梅山,也是仙山灵府。 四明山最生动详尽的仙人故事,当是唐代张读传奇小说集《宣室志》中的“章全素”。说一个吴郡人蒋生,隐居在四明山下,十年炼丹不成。他去湖北遇见一个乞丐,就收留他当自己的佣人。这人叫章全素。蒋生带全素回到四明山,没承想这个章全素很懒,常常白天睡大觉,还戏问蒋生炼丹之事,又说他有仙丹,能把石砚变成金子。蒋生恼羞成怒,骂他妄言。一日蒋生出门,回家见全素已死。他用竹席盖住尸体,等要下葬时揭开竹席,全素尸体已不见,只留下衣服鞋子。后来一天,蒋生见丹炉中有光,就摸出一只石砚,见上部化为紫金,这正是全素仙丹所化。蒋生这才醒悟全素是仙人,大恨自己不能识。后蒋生炼丹终不成,死在四明山中。 和张读写全素故事差不多时间,一日,隐居在四明山的高士谢遗尘,来访诗人陆龟蒙。他对陆龟蒙介绍四明山,说有石窗、过云、鹿亭、樊榭、潺湲洞、青棂子、鞠侯等九景,请陆龟蒙为此奇景各赋诗。陆龟蒙就这九景写了《四明山诗》九题。他把诗给诗友皮日休。皮日休又唱和九题。陆、皮二君当时虽没到过四明山,但谢遗尘的介绍触发了诗人的灵感。四明山九题诗影响很大,传播四方,引无数人来四明山探幽寻迹。 诗人孟郊曾送一位萧姓高道去四明山。他以诗相赠:“闲于独鹤心,大于青松年。迥出万松表,高栖四明巅。千寻直裂峰,百尺倒泻泉。绛雪为我饭,白云为我田。静言不话俗,灵踪时步天。”孟郊没有到过四明山,但他凭想象,描绘了一幅奇绝的四明山图。 孟郊之后,状元施肩吾退隐山中,终身不仕。他寻仙访道,曾在一个深夜与几位同道隐士登上四明山。他吟道:“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施肩吾似乎比孟郊更有仙气,所以后来他遇高人授以丹方,终于成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