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9月07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精修细补 终结疝病

这支团队助推我市疝与腹壁疾病诊治能力不断提升

俞丹松主任医师正在坐诊。
应东建主任医师正在实施手术。

    巨大腹壁切口疝联合腹股沟疝一起找上老人,专家团队通过手术彻底解决困扰老人多年的隐疾;6岁男孩没有及时治疗腹股沟疝导致嵌顿引发肠坏死,急诊手术才解除“警报”……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疝与腹壁外科以手术微创化和诊疗个性化为特色,通过柳叶刀重新开启广大疝与腹壁疾病患者的健康之门。

    1

    老伯肚子挂个大肉球

    原来是被两种疝气缠身

    70岁的黄老伯这几年一直被“大腹便便”困扰着,这并非因为他体型偏胖,而是肚子上长了一块“多肉”。

    大概10年前,黄老伯在当地医院做过下腹部手术。慢慢地,他的左侧下腹部开始有块肉突出。时间久了,这块肉越来越突、越来越大,就像一个大肉球。起初,他在当地医院求诊希望解决这个问题,不过当地医生表示难度太大有风险,建议到上级医院。因此,看病的事彻底耽搁了。

    今年,这个肉球越长越大,已经严重影响了老人生活。每次一走路,肚子上的负担都让他难以承受,使得他终日只能躺着,这个肉球才会稍微消下去些。不仅性格变得孤僻,连反应也慢了几拍。最近,肉球撑破了皮肤,导致腹部出现了溃疡。

    家人多方打听后,将他送到了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疝与腹壁外科俞丹松主任医师那里。经过检查,老人被确诊为腹壁切口疝联合腹股沟疝。

    疝气,即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俗称“小肠气”。可以这样来比喻:汽车轮胎的外胎破了个洞,内胎鼓包了。不过,为什么黄老伯会有两种疝气呢?

    俞丹松解释,疝气有多种,以腹股沟疝最为常见,好发于男性。“腹股沟疝是人类所特有的疾病——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由四肢爬行变为站立行走,在这一改变过程使得人的腹股沟区所承受压力发生改变,导致了疝的发生。”

    而腹壁切口疝则指的是发生在手术切口部位的疝,主要是由于手术完成后手术切口愈合不理想,腹腔内脏器或者是组织通过手术切口突出。也就是说,这是老年人常见手术并发症。

    由于重力作用,站立时,疝内容物容易掉入疝囊,形成局部的肿块导致皮肤突起,平卧时疝内容物回入腹腔肿块消失,但突出的疝囊是始终存在的。

    要想彻底解决黄老伯的问题,需要分两次手术:先处理切口疝,再修复腹股沟疝。经过严密的术前准备和术前评估,手术如期举行。

    由于多年的切口疝已在患者体内形成第二腹腔,俞丹松团队先将已经粘连的腹部内容物分离,然后再从第二腹腔回纳至第一腹腔,再用补片修补在破口处。这一步的关键是缓解腹腔压力,压力过大的话会对全身循环等都有影响。为此,医生切除了一部分肠子以缓解压力。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一个月后,俞丹松团队又为黄老伯实施了腹股沟疝修复手术,困扰老人多年的病痛终于完全消失。

    2

    勿以“疝”小而不为

    6岁男孩肠坏死

    疝是普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最为常见的是腹股沟疝多见于儿童和老人。“很多人认为疝只是小病,其实,一旦发现疝,最好的处理方式还是即刻手术。”该院东部院区疝与腹壁外科应东建主任医师解释,大于两周岁,疝不会自愈,若不及时治疗,疝会越来越大,增加以后治疗难度。同时,伴随病情发展,可能发生嵌顿疝,容易导致肠梗阻、肠坏死、感染性休克等。

    此外,部分疝的发生还伴有其他相关疾病,而疝的存在又会破坏腹壁完整性,还纳后导致腹内压升高,可能诱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影响呼吸、循环功能,严重者有致命风险。

    就在几天前的一个深夜,正在值班的应东建接到急诊电话:6岁男孩腹痛需要会诊。他赶到抢救室一看,这不是前阵子刚来过的浩浩(化名)吗?一旁的父母焦急地询问:“我儿子到底怎么了?”

    应东建心里有了猜测,立即安排检查。浩浩是一位腹股沟疝的小患儿,之前因为腹股沟处有不明鼓包被爸妈带来看医生。当时,接诊的应东建诊断为腹股沟疝,他建议立即做微创手术。然而,由于对手术的恐惧,再加上疝气也不是经常发作,父母直接把孩子带回了家。

    这天下午,浩浩去上了1个多小时的篮球课,回到家后就喊着肚子痛。起初,大人以为孩子是受凉或吃坏东西。没想到,浩浩的肚子越来越痛,腹部的鼓出也越来越明显。眼看情况不对,立即把孩子送到了医院。

    检查结果很快就出来了:浩浩的腹股沟疝引发嵌顿,时间一长已经影响血供,造成肠管出现缺血坏死。任其发展的话,会导致肠管破裂,继而出现感染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于是,应东建立即为浩浩实施急诊手术。由于当时离发病已经超过6小时,浩浩的一段小肠已经完全坏死,只能切除。虽然通过手术浩浩的病情得到控制,但他成年后肠粘连的发病率会比普通人群高很多。

    3

    疑难复杂疝从容应对

    未来将结合3D技术

    据俞丹松介绍,疝与腹壁外科是从普外科独立形成的二级学科科室,主要是处理疝和腹壁疾病。李惠利医院疝与腹壁外科成立多年,治疗范围包括腹股沟疝、脐疝、造口旁疝、盆底疝、食管裂孔疝,以及复杂的复发疝、巨大切口疝、闭孔疝等,多次成功救治嵌顿疝、绞窄性疝坏死肠穿孔等疑难病例,每年实施相关手术上千台。

    其中,团队对于造口旁疝这种复杂的手术也能应对自如。52岁的陈师傅(化名)因为肠癌手术在腹部做了造口。不过,由于腹壁肌肉和筋膜组织受到损伤,从而导致造口处的肠管或网膜经过造口处突出到皮下出现肿块,形成了造口旁疝。

    应东建接诊后,安排了手术。既要保证造口的功能完好,同时还要将裂开的地方修补,对于造口病人而言并非易事。既往的手术导致病人腹腔粘连、难分离,一不小心就会造成肠瘘、破口甚至造口梗阻。但他为患者采用了腹腔镜下Sugarbaker技术,既保留了完好的造口功能,又修复了缺损的腹壁。

    此外,女性生产后形成的严重腹直肌分离、肛门切除后形成的盆底疝、像骨头一样硬的腹直肌纤维瘤等相关疾病也可以通过腹腔镜手术进行修补。

    作为宁波市医学会普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负责人,俞丹松将学科发展的未来方向瞄准了3D技术:三维的腹壁成型技术可以个性化定制,通过术前的充分评估精准定制材料的尺寸以保证补片的贴合度。

    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徐晨燕 张林霞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