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夏先生与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的医护人员合影。 资料图片 |
今年正值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宁波市第一医院)成立110周年,由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携手《宁波晚报》发起的“百十话变迁 一院老故事”征集活动发起之后,不少市民给我们讲述了自己和第一医院的故事。 67岁的夏先生(化名)是宁波人,目前常住杭州,平时除了帮女儿带孩子,还经常拿着相机外出拍照,用摄影艺术记录自己觉得有故事的瞬间。 对于夏先生而言,如今的生活无疑是非常美好的。然而谁又能想到,十多年前,他因为身患白血病,曾几度徘徊于鬼门关前。“要不是欧阳医生和她的团队,我可能早就不在了。”回忆起当年的死里逃生,夏先生至今感慨万千。 一只脚踏进“鬼门关” 夏先生口中的“欧阳医生”,是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的欧阳桂芳主任医师。19年前,当夏先生被查出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时,正是这位血液科专家带领团队对他进行了精心救治。 确诊白血病后,夏先生了解到,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相当罕见,治疗成功率也非常低,得了此病就相当于一只脚已经踏进“鬼门关”,这让他深受打击。此时,欧阳医生的鼓励给了他很多勇气。 “欧阳医生总跟我说,心态一定要好,吃好,睡好,心情好,才能更好地对抗疾病。” 在夏先生住院治疗期间,欧阳桂芳团队与他们一家进行了积极沟通,后来根据他的身体情况,为他制定了化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方案。经过自体移植,夏先生的病情逐渐好转,过了一段时间便出院了。 移植仓里的“守护天使” 就当夏先生以为自己已经远离“死神”时,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在完成自体移植仅仅8个月后,他的白血病复发了! 虽然经过欧阳桂芳团队精心治疗后,夏先生的病情得到稳定,但在那个靶向药不发达的年代,后续如果继续进行传统化疗,夏先生注定时日无多。考虑到当时夏先生病情危急,且有一个正在读大一的女儿,血液科团队在权衡利弊后最终决定:采取单倍体相合移植的方式为他治疗。 “我女儿听说要给我配型,非常支持。不过,因为那时候宁波还没开展过相关技术,欧阳医生他们特意请了南京的著名专家来宁波会诊讨论。”夏先生说。 很快,夏先生再次进入移植仓。为了及时观察、发现、处理移植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血液科医护人员轮流守在夏先生床边,欧阳桂芳更是整整3天守在移植仓边未回家,最终“过关斩将”顺利完成了预处理、回输、移植后造血重建、感染控制等关键阶段。经过团队30余天的共同努力,夏先生挺过了道道难关,成功出仓。 据欧阳桂芳主任回忆,彼时,对于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还没有相关诊疗指南,大部分病人生存期在2个月到6个月。他们为夏先生采取单倍体相合移植技术开创了先河,是世界首例。 他们就像家人一样 如今,夏先生已经痊愈多年,虽然不用再复查,但他偶尔还会跟欧阳医生打打电话,聊聊近况。“在我眼里,欧阳医生是很真诚的一个人,她的团队成员也都非常体贴,我觉得他们就像我的家人一样,我从心底里感谢他们把我救回来。” 夏先生表示,他对欧阳桂芳团队的信任,源于他在治疗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有一件事情让他记忆犹新:“有一次,欧阳医生告诉我,前一天晚上她睡到一半突然醒来,因为她想到了我的治疗方案应该怎么调整,必须马上记下来。” 事实上,在得白血病后,也有人劝夏先生前往杭州、上海等地治疗,但他最后还是坚定地留在了宁波,哪怕复发后,也仍然相信欧阳桂芳团队、相信第一医院能把他治好。 记者 吴正彬 通讯员 戴栋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