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暮色下,倦鸟归巢,秋意渐浓。 |
夏秋之交,副热带高压“大战”冷空气,晴朗的闷热和凉爽的潮湿,你站哪一边? 本周先晴后雨 气温先扬后抑 新的一周(9月18日-9月24日),我市天气以9月20日为“分水岭”。 9月20日前,会是副热带高压的“主场”。 它肆无忌惮地加强西伸,给我市带来晴热天气。尤其是9月18日到19日,我市最高气温将升至33℃上下。中午前后,体感偏热,大家在出门时记得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9月20日开始,冷空气将逐渐掌握“主动权”。 受西风槽东移、低涡东移和弱冷空气南下影响,9月20日到22日,我省有一次系统性降水和小幅降温过程。其中,9月21日到22日,不少地区的最高气温只有26℃-28℃。 具体来看我市,9月20日起,受高空槽东移和低涡东移影响,我市在9月20日到21日会有一次降水过程。 气温也将随着冷空气渗透有所下降,9月21日到23日,我市最高气温仅有27℃-29℃。 和前段时间比,我市最低气温将在“不动声色”间有所回落,预计稳定在22℃-25℃。早晚凉意已经开始“显山露水”,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适当添衣。 周六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 当我们这里的天气,还在“热”和“冷”之间来回拉扯,冷空气已经渐渐在我国北方地区展露“霸主”地位。 中央气象台在9月17日发布的中期预报里提到,未来10天,冷空气将频繁影响我国北方地区,但强度不强,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多阵性降雨。 9月19日到20日,受冷空气影响,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北部将出现初霜冻。 “暑热余气”与“阵阵秋风”之间你退我进的微妙关系,像极了秋分的模样。 9月23日,我们就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所谓秋分,“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一方面,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24小时昼夜平分,全球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另一方面,秋天也将在这一天被平分。 尚未入秋,秋天已过去一半?主要是依据的标准不同。在气象学意义上,入秋的标准是“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我市一般要等到10月4日前后才会入秋。 而在古人看来,立秋节气的到来就意味着秋季的开始,整个秋季持续约90天,秋分刚好位列中间,平分秋季。 不管采用哪种标准,随着冷空气的到来,我们已经开始感受到秋的凉意。随着秋分的到来,气候还将呈现更明显的秋的特色: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昼夜温差将逐渐加大至10℃以上;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步走向深秋时节。 宁波的“水老菱”,知道是什么吗? 前两天记者走在路上,看到有农民挑着担子沿街叫卖,担子里装的是一种看起来有些黑乎乎的时令作物——菱角。 随着秋分节气的到来,时鲜蔬果的“竞技场”也变得热闹起来,夹杂在其中的菱角颜值欠佳,却让人一眼看到就会和季节的更替联系起来。 宁波不算菱角主产区,却拥有特有的菱角品种,也就是俗称的“水老菱”,个头只有指甲盖大小,生吃口感有点像生番薯,扔到锅里煮则很鲜口。 “水老菱”通常是野生的,极少有人专门种,也很少有人专门卖。想吃到,只能是“可遇不可求”。 菱角虽然其貌不扬,但“实力过硬”,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葡萄糖、脂肪及多种维生素和胡萝卜素及钙、磷、铁等元素。 在古人看来,多吃菱角可以补五脏,除百病,且可轻身。《本草纲目》中也称菱角能补脾胃,强股膝,健力益气。 桂花入馔 往往是“点睛之笔”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秋分前后,正是桂花次第盛开的时节。 进入秋分,冷空气变得活跃,不时南下,遇到暖湿气流,还会下点雨。“一层秋雨一层凉”,指的就是在一次次下雨过程中,气温也跟着一点点往下掉。 这个节气还有另外一个特点,昼夜温差开始变大。特别是晴天,白天体感还有点温热,早晚时分,风吹到裸露的皮肤上却有了丝丝凉意。 这简直就是为桂花“量身打造”的天气。桂花是一种对温度很敏感的植物,一般要等气温降到20℃左右,并持续一段时间,再加上昼夜温差刺激才会开花。 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冷空气先冻一下,最好再下点雨,等冷空气过了之后,太阳一照,花骨朵就“噼里啪啦”开了。 一说到桂花,就不由自主想到糖桂花,一股似有若无的甜丝丝涌上舌尖,荡漾心尖。 糖桂花的做法很简单:把桂花洗净后风干;待颜色变深时,找一个干净的玻璃瓶,一层桂花一层糖装满,最后在上面盖上一层白砂糖,盖紧瓶盖,放在阴凉处;两三天后,待桂花溢出水分,就可将其放入冰箱保存。 桂花入馔,大多是作为辅料,却往往是“点睛之笔”。比如“宁波猪油汤团”,有了糖桂花的点缀,才算功德圆满。 桂花偶也有唱主角的时候,比如桂花酒,少了桂花便不成气候。 自酿桂花酒也不难,把桂花和白糖拌匀,在坛内发酵2天-3天;加入米酒或高粱酒,谨记酒精度数一定要在35度以上;将酒坛密封保存,放在阴凉通风处,3个月后可饮用。 当然,酒是越陈越香,若耐得住馋意,放上一年,口感更佳。 记者 石承承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