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读宁波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9月20日 星期三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退耕还林30年后
花木地再飘稻香!

花木地再飘稻香。

    退林还耕的土地如何修复成为高产水稻田?这一难题最近在宁波得到技术突破。

    近日,宁波奉化溪口镇一处30年没种粮的花木地,重新长出了高产水稻,由宁波市农科院领衔的专家团队经过一年的科研攻关,取得非粮化耕地产能提升的技术成效,为接下来大规模耕地修复奠定了基础。

    9月18日,在溪口镇许江岸村,村道旁原本种植花木的田地,如今稻浪起伏,高大的稻株挂满沉甸甸的稻穗,长势喜人。这里就是非粮化耕地产能提升综合技术试验田。

    “再过20多天,这里的水稻就可以收割了,根据现在结穗的情况,预估亩产达到700公斤以上。”宁波市农科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金树权说,一年前这里可不是这般模样,当时经过30年的花木种植,土壤砂石化、无法保水、肥力不足,无法种植水稻。

    “30年前,这里也曾是优质粮田,后转种花木、雷笋、桃树等林特产品,耕地受到破坏。”该农地承包人樊春林说,粮田变林地容易,可要重新种粮就难了。

    许江岸村需要修复的退林还耕土地达200多亩,为了修复耕地,2022年,宁波市农科院领衔,联合宁波大学、宁波中科海西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团队进驻该村,选择了20亩地作为试验田,启动了“非粮化耕地耕作层快速重建-地力提升快速培育示范区”试验。

    “我们首先对该片区土壤进行了‘体检’,然后‘对症下药’。”金树权说,该地块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犁底层破坏严重,无法保水;二是土壤团粒结构恶化,地力严重不足。

    耕地改造方案很快出炉,首先进行犁底层改造。剥离表土,旁堆待用;再将下层砂石土壤进行清除,替换成保水性好的黏土,20亩土地总共回填了10000吨黏土;最后将表土回填,清理石块。

    犁底层改造完成后进行地力提升,通过灌水培肥,使用复合型土壤调理剂、商品有机肥、炭基肥以及园林废弃物堆肥等处理。

    今年3月,高标准水稻试验田修复改造完成;6月,首批单季水稻进行了插秧播种。整个试验田按照高标准粮田打造,通过引水渠引入溪水灌溉。经过将近4个月的努力,现在试验田水稻长势很好,花木地再飘稻香。

    记者了解到,作为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非粮化耕地产能提升的科研已在全市“多点开花”。宁波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李永华表示,目前全市涉及非粮化耕地功能恢复的土地达二三十万亩,科研赋能对粮食增产意义重大。

    记者 陈善君 通讯员 詹柴 文/摄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