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都市圈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9月22日 星期五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船不能卖!卖了你们怎么生活?!”

第一医院曾救了他父亲,也救了他们一家

项士祥老人。
1958年建成的第一医院急诊部。
项士祥的父亲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照片。

    “60多年了,第一医院对我们一家的恩情深似海,我一直没有忘记!”今年正值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宁波市第一医院)成立110周年,由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携手《宁波晚报》发起的“百十话变迁 一院老故事”征集活动发起之后,不少市民给我们讲述了自己和第一医院的故事。第一个打进热线电话的是家住东钱湖的项士祥,他给我们讲述的这个故事,发生在66年前。

    1 家里的顶梁柱突然病倒了

    “那是1957年,我当时虽然只有12岁,但我都记得。”项士祥今年78岁,他回忆,小时候他们一家住在莫枝镇西街,父亲项仁康靠摇船赚钱养活一家人,常常一出去就一整天。1957年夏天,也许是因为过于劳累,项士祥的父亲突然生病了,发着高烧,还大口大口吐血,一家人慌乱不已。

    “我们把父亲送到莫枝医院去治了,但他还是一碗一碗地吐血,医生说救不了了,我记得家里把棺材都准备好了。”项士祥说,当时他父亲还不到40岁,是家里的顶梁柱,母亲没有工作,家里还有4个未成年的孩子,年龄最大的是13岁的哥哥。他们无法想象如果父亲没了,这个家该怎么办?

    2 住院一个多月,命保住了,病也治好了

    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家人在亲友的帮助下把父亲抬到了城里的宁波市第一医院。因为当时家里为了治病已经掏空了积蓄,靠着亲友东拼西凑的钱和村里的担保才住进了医院。

    “当时宁波市第一医院医生给出的诊断是肺脓疡。我父亲在第一医院住了一个多月,命保住了,病也治好了,出院时我觉得他比生病前还胖了些。”因为年代久远,加上自己当时年纪尚小,项士祥不记得当时收治父亲的医生是谁,也不知道治疗经过,但父亲出院后发生的一幕,他至今印象深刻。

    3 那句话一直温暖并激励着他

    “我父亲住院一共花了3000多元钱,但因为当时家里已经山穷水尽,只交了很少一部分费用,出院后还欠着2000多元。”项士祥说,父亲出院后一院曾派2位工作人员上门了解情况。当时他父亲指着空空的摆设告诉医院工作人员,如今家里最值钱的就是他平时用来赚钱的小木船,他打算把船卖掉。“那个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说了一句话,我一辈子都记得:船不能卖,这船是生产工具,卖掉了你们一家怎么生活?!没多久我们得到消息,医院免掉了我们一家的欠款。”项士祥说,一家人都感动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66年过去了,一院工作人员的那句话他一直记在心里,也一直温暖并激励着他之后的成长之路。

    出院后,项士祥的父亲身体一直不错,一直活到1991年73岁时去世。在父亲的庇护下,4个孩子也都长大成人、成家立业,有了各自的幸福生活。“不敢想象,当时如果没有了父亲,我们一家人会怎样。”项士祥说,几十年来他们一家人一直把对医院的感激埋在心里,在报纸上看到宁波市第一医院成立110周年的消息,他很想把这个故事分享给大家。

    采访中,项士祥也托记者到医院打听一下,当年救治父亲的医护人员的名字,以及到家里来的工作人员的名字。不过遗憾的是,因为年代久远,医院也没能查到当年的档案和记录。在采访的最后,项士祥表示,衷心地祝愿宁波市第一医院越来越好。

    记者 孙美星

    快来晒晒

    你和百年一院的记忆

    “百十话变迁 一院老故事”征集活动还在继续,此外,如果你有和一院相关的老照片、老物件,也欢迎来晒一晒。

    [ 报料方式 ] 

    拨打电话:87685771(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

    来信请寄:宁波晚报健康事业部 地址:浙江宁波市宁东路901号宁波日报报业集团5楼,信封上请注明“百十话变迁 一院老故事”征集活动

    邮箱:472635252@qq.com

    邮件请注明“百十话变迁 一院老故事”征集活动

    请简单描述您手里的老物件、老照片是怎样的,或是直接上图,或是用文字简单描述您和一院有怎样的渊源,再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只要是有价值的线索,我们的记者都将和您联系。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