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文体荟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9月22日 星期五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内“石壶第一人” 来甬办展

陈明志: 对话石头 最有乐趣

陈明志(右)向参观者介绍石雕作品
展览中部分石雕精品。

    “和石头之间的对话,才是让我感觉最享受、最有乐趣的。”9月20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玉石雕刻大师陈明志石雕艺术暨明清园印石展在江北区陈振濂书学馆举行。作为国内“石壶第一人”,陈明志给宁波市民带来了数百件“国大师”“省大师”各类石雕精品。据悉,这也是近5年来宁波举办的最大规模石雕艺术展。

    为了组织这次展览,陈明志特别邀请到了福建多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数十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展出的石材包括寿山石、青田石、巴林石、鸡血石、绿松石等,“内容和形式都非常丰富,有传统佛像,也有山水、花鸟、器皿和印章等。”在陈明志看来,这场展览包括了玉石雕刻艺术的所有形态。

    “中国的壶,也有自己的符号”

    “我和宁波有20多年的缘分,之前常常来这里举办石雕艺术展。” 陈明志表示,把这样规模的展览带到宁波,一是和老朋友之间进行交流学习,另外就是希望通过宁波这个窗口,了解浙江石雕工艺的最新特点,“让这门非遗技艺在两地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陈明志出生于福建莆田,15岁开始学木雕。学艺小有所成后,转攻石雕。他擅长将传统寿山石雕技法与制壶相结合,作品尊重材质的自然美。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被誉为国内“石壶第一人”。

    陈明志的石壶借鉴中国传统紫砂壶陶制艺术,吸取紫砂壶古朴雅致、飘逸精巧的造型风格,以及中国传统金石文化的深刻内蕴。同时,他又在福州寿山石雕传统技法上,大胆融入莆田木雕技艺的精髓,形成自己的石壶雕刻风格。他善于运用巧色,石壶造型灵动,线条流畅,轻、透、巧,且兼顾观赏性与实用性。比如作品《夏意》(又名《苦尽甘来》),壶盖与壶身严丝合缝,整壶以苦瓜的形状打造,壶盖盘上一只小蜗牛,夏日的清凉闲适一览无余。

    一把亲手所制的石壶对于陈明志来说,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中国的茶在全世界都比较有名,但茶是怎么泡出来的?就是靠壶来体现。而中国的壶,较为出名地是紫砂壶,我想让人看到不一样的壶,有我自己符号的壶。”

    年轻人学石雕,首先要看兴趣

    在陈明志看来,从事石雕技艺,最难做到的就是“天人合一”。材料占一半,人也占一半,材质和工艺都很关键,“两者都好,才能完成一件非常精美的作品。”他说。

    “壶是一个载体,在上面可以做很多文章。”陈明志喜欢古为今用的方式,将中国青铜器纹路等传统文化精华,装饰在石壶上,“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艺术特征,我不会照搬,新的创作更要符合当下时代的艺术化表达,更具美感。”陈明志说,一件东西要做好,其实并不容易,石壶主要看壶身、壶柄、壶盖、壶嘴,“器型、线条、比例、雕琢工艺难度等都要考虑到。”

    如今,陈明志每天都要在工作室待10多个小时,他的生活就是两点一线。“ 对我来说,和石头对话是最快乐的。”谈及创作过程,陈明志说,从原石到制作,再到打胚、修光等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反复打磨。“见证从原石到一件作品形成的过程,是最享受的。”陈明志透露,自己一个月只能做一到两件作品。他的右手中指关节处磨出了厚厚的老茧,“这是刻刀给我留下的特别印记。”

    这些年,陈明志也带了不少徒弟。他常常提醒年轻一辈,自己首先对石雕要有乐趣,才会进步,此外,还要加强学习,多看展览、多看书,多思考和实践,“兴趣是最要的。”陈明志强调。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5日,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

    记者 施代伟 文/摄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