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建设银行阻止一起非法集资案件,成功帮助客户挽回损失。 建设银行宁波某营业网点在为客户办理速汇通业务开展“保金汇金”工作时,工作人员发现收款人与常理不符——客户称资金是用于信托投资计划,但实际收款人却是某建设公司。 网点负责人立刻提示了风险,客户却一边接听“亲戚”电话,一边执意要求汇款。为了确保客户资金安全,网点安排营运主管继续与客户沟通,询问客户该笔投资是否有相关合同。从客户提供的“合同”中,网点工作人员发现,该建设公司与某国际信托公司开展了权益转让。网点工作人员立刻通过外部平台进行查询,发现该信托公司在工商系统中并不存在。 此时,网点工作人员已基本确认客户掉入了诈骗陷阱。但在众人劝说下,客户依然坚信这是难得的投资良机。网点遂拨打110,警察到场后立刻和客户电话那端的“亲戚”直接对话,拆穿了对方的骗局,此时客户终于幡然醒悟。 此次事件中,该银行网点从客服经理、营运主管到行长始终保持高度警觉,发现客户转账风险后及时采取措施,成功帮客户避免损失数十万元。 建设银行宁波市分行介绍,非法集资的常见手段有如下几种: 承诺高额回报。不法分子编造“天上掉馅饼”“一夜成富翁”的神话,许诺给予投资者高额回报。非法集资人在集资初期往往按时足额兑现承诺的利息,待集资达到一定规模后便秘密转移资金或携款潜逃。 编造虚假项目。不法分子大多通过注册合法的公司或企业,打着响应国家产业政策、开展创业创新等幌子,编造各种虚假项目,有的甚至组织免费旅游、考察等,骗取社会公众信任,进行进行非法集资。 利用亲情诱骗。有些类似传销的非法集资参与人,为了完成或增加自己的业绩,不惜利用亲情、地缘关系,编造自己已获得高额回报的谎言,拉拢亲朋、同学或邻居加入,使参与人员迅速蔓延,集资规模不断扩大。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波监管局提醒广大市民,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高息“保险”、高息“理财”,不被小礼品打动,不接收“先返息”之类的诱饵。关注正规机构发布的银行、保险广告信息和非法集资风险提示,遇到涉嫌非法集资行为及时举报。 记者 徐文燕 通讯员 建甬宣 杜嘉明 郑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