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秋节,在过中秋的问题上,宁波人很任性,不过八月十五,过八月十六。 最通行的说法是,南宋宰相、宁波人史浩,告老退休荣归故里,八月十四从杭州出发,结果沿途一路有人宴请欢送,导致他八月十六才回到宁波。从此,十六过中秋在宁波成为惯例。 南宋宁波词人吴文英有一首中秋词《新雁过妆楼》,词牌下自注“中秋后一夕”,常被引为旁证。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我好奇的是,那些古往今来的宁波人,望见当空明月一轮,在想些什么?佳节前夕,我想找几个“老朋友”拜访一下。 阁主范钦:我要划船! 天一阁阁主范钦有《中秋前四日,邀诸公赏月,因泛舟,次东沙二首》,其中一首诗云: “皓月中秋近,流辉觉渐多。盈盈开玉树,缈缈映金波。庭促呼卢席,湖喧鼓枻歌。相看不酩酊,其奈赏心何。” “东沙”是张时彻的号。范钦50多岁辞职回家,和两个邻居好友常在一起玩耍,一个屠大山,一个张时彻,中秋传统项目泛舟赏月这种事情,绝不能少了这两位。 乡人陆彦曾在《宁波习俗丛谈》一书中回忆,泛舟赏月是宁波中秋习俗之一。整个甬江流域,包括姚江和奉化江,从奉化、鄞州、慈溪,直到镇海,中秋皆可泛舟。泊于甬江之中的船,船身较小,结构玲珑。 “到中秋日,船头悬挂宫灯,两舷装饰缎帔,门上珠帘绣幕,舱内楠椅檀几,盆花清供,桂楫兰桡,设备布置,极尽精美。吾邑富家子弟,约三五知友,登舟泛江赏月,舟中玉箫金管,醇酒美人,槛外妖蟆水轮,红蓼碧水,一夕旖旎风光。” 范钦和朋友们的赏月情景,大致如此。不过地点不在甬江,一般就选在就近的月湖。因为,同条船上的屠大山写了《中秋东明(范钦的号)招游月湖》诗,也是两首,其中一首为: “华堂迟初月,兰桨泛秋光。城角湖偏朗,波心夜转凉。水深星可摘,荷老气犹香。俯仰愁天曙,谁言更漏长。” 事实证明,范钦、屠大山、张时彻三人泛舟月湖绝不是一次两次。不甘落后的张时彻有《中秋后四日,燕范东明宅月下泛舟二首》,其中一首为: “已负中秋明月华,追欢赢得使君家。河桥尽阁赪霞粲,鼓角清风碧汉斜。缱绻金尊歌子夜,逍遥星渚泛仙槎。相看尽是瀛洲伴,与尔沿洄兴未涯。” 这大约是另一年,在范钦家里吃完晚饭,一块儿泛舟月湖。 从“中秋前四日”约到“中秋后四日”,三人间的情意无需多言。 王阳明:我心里有月亮,就等于看见了月亮 告别了中秋节开开心心的范钦,迎面走来的是不那么开心的王阳明。 王阳明有一首很著名的《中秋》诗: “去年中秋阴复晴,今年中秋阴复阴。百年好景不多遇,况乃白发相侵寻。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 不愧是王阳明,写个中秋诗也充满了哲理。王阳明运气不太好,连着两年中秋都是阴天,没看到月亮。 写这首诗的时候,他已经上了年纪。颔联中,他感叹人间好景难得,何况白发已生鬓边,能在中秋看月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了。 但是,王阳明很能自我安慰。很快,他发挥强大的心学观,表示:我心里有月亮,就等于看到了月亮,就等于拥有了团圆! 这是一种非常高妙的人生智慧,不假外求,但求于心。山河大地被月光照见之时,皆会给人强烈的感动,何必一定要等到中秋节呢? 读完他的诗,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也足以安慰在中秋这一天,看不到月亮的所有人。 张苍水: 知其不可而为之 但恐怕,王阳明的诗也安慰不了张苍水。他实在太难了。 张煌言(1620-1664),号苍水,宁波人。这是一个一生致力于反清复明的人。 崇祯吊死前两年,张苍水中了明朝的举人,后来官至南明兵部尚书。南京失守后,他与钱肃乐等继续起兵抗清,坚持斗争近20年。一直到清康熙三年(1664),见大势已去,才隐居不出,后被俘遭杀害。 张苍水的诗大都在战斗生涯里写成,朴质悲壮,带有忧国忧民的情怀。他曾写过两首中秋诗,一首名曰《舟次中秋》: “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此夜衔杯惭庾亮,几年持斧笑吴刚。观涛岂必钱塘去,碧海银潢自渺茫。” 虽有圆月当空,然而山河破碎,人隔千里,有家不能回。 同样是中秋,同样在舟中,张苍水和范钦的心情大相径庭。张苍水更加孤苦、悲壮,尾联的自我安慰也更加空洞虚无一些,带有一种自嘲式的宿命感。 另一首《中秋与宾从小饮,步朱夏夫韵二首》差不多也是这样: “海若秋高赋壮游,开尊此夜景全收。坐来爽气原萧散,醉后清光可拍浮?拾桂不妨同著屐,传柑何惜且擎瓯。年来戎马真尘梦,坐啸输君已一筹。” 在中秋这样的日子里,他也忘不了戎马倥偬的华年。回首前尘,恍如一梦,不如多饮几杯,醉在今朝。因脚步不稳,眼中看见的月光仿佛也在浮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