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三江月 上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10月01日 星期日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性的完善

    □林杰荣

    小时候,对于《西游记》的偏爱有着近乎执着的夸张,源自于极度喜欢其中的一个角色——孙悟空。孩子们都爱孙悟空,他神通广大,他斩妖除魔,他热血正义,他打抱不平,他完全是为中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形象量身定做的,在降服各类妖魔鬼怪的同时也降服了无数读者的心。唐僧呢,或许很多人对他有意见吧,认为他太过无能,至少我是持该意见的其中一员。至于猪八戒与沙和尚,也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长大以后再来翻阅《西游记》,对师徒四人的看法也随着生活阅历的积累而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时候,我关注的不再是其中一个角色,而是整个团队,是他们四个人的结合。事实上,将他们四个人结合起来,才是真正体现出了一个完整的人的性格。师徒四人千辛万苦的取经之旅,可以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人所经历的一场人生的修行。

    孙悟空作为天生地养的一只灵猴,出生自灵石蹦出,受尽日月天地精华的滋润,纯真无比,毫无杂念,具有人性之中最原始的童真。但是他无父无母,不通人性,所以同时存在着野性难驯的一面。正是这样的矛盾综合体,恰恰是人的一种性格表现。

    每一个人自出生开始,都会经历从懵懂无知到牙牙学语,再到知书达理,这是人生必须经过的阶段,也是人生的阶段性修行。在这个阶段,处于新旧事物认识快速发展时期,每个人都会产生一些叛逆情绪,孙悟空的桀骜不驯便是一个代表。于是,他就大闹天宫,结果被镇压在了五指山下。我认为这是对人性中的缺陷进行完善的一个过程,每一个人也都会遇到自己人生中的五指山,此时就需要有一个引导者来指引人性走出误区。

    孙悟空的引导者是唐僧,一个手无缚鸡之力但却心怀崇高理想的人。唐僧有着人性中至善至美的一面,他的谦和忍让,他的慈悲善良,都将“人性本善”的的真谛阐释得淋漓尽致。只是,人生的修行又岂是那么容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完善人性的缺陷,绝非一朝一日可为。起先孙悟空对唐僧并不心服,甚至对他的谆谆教诲颇感厌烦,对于取经的态度也是十分不敬,直至唐僧借助了紧箍咒,才算暂时降伏了孙悟空,暂时压制住了他桀骜的一面。

    人性便是如此,不会永远一成不变,没有永恒的善,也没有永恒的恶,是在缺陷与修正缺陷之间不停地循环。正如人生的道路,总是在陷入低谷与攀上高峰之间循环前进。

    猪八戒的出现代表着人性中贪婪欲望的滋生。无论多么洁白的灵魂,在缤纷多彩的物欲世界中,都难免会被染色。不过,外在的贪婪欲望终究无法彻底掩埋内心深处的一点纯洁善念,所以人性的缺陷才得以拥有修正的机会。猪八戒再怎么好吃懒做,终究本性不坏,所以才得以在唐僧的指点下修成正果。

    沙和尚的戏份没有前三位那么出彩,基本上可以用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来形容,我很愿意把他也视作是人性中至善的一面,前提是他被唐僧点化以后。

    当然,唐僧的至善并不代表他就是人性中最完美的一面,纵然他有慈悲善念,但是他毕竟是肉眼凡胎,往往被虚假的外界欺骗,甚至曾对忠心耿耿保护他的孙悟空失去信任,好歹不分,这也说明了人性之中好的一面亦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不仅需要修正人性中的缺陷,更要不断维护自认为是健全的地方,绝不可心生懈怠。

    取经之路,荆棘密布;人生之途,坎坷无数。九九八十一难,是对师徒四人的考验,也是对人生的考验。只有历经熊熊烈火的锤炼,师徒四人才能够取得真经,修成正果,也象征着人性在修行中不断得到完善,最终成就完美的自我。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