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谊赛现场。 |
|
◀捉对厮杀。 |
|
▲称重。 |
过了秋分,一种古老而有趣的民间游戏就能开始玩了。不知道看官们还记不记得,9月1日的《宁波晚报》刊发的《社区里藏着一位超级蛐蛐玩家》里,记者在最后埋了个伏笔:欲知蛐蛐怎么斗,等我们去看了之后再说给大家听。 10月3日,海曙区白云街道安泰社区的居民方语笑邀请记者观摩了一场斗蛐蛐友谊赛,参加比赛的是绍兴和宁波的部分圈内爱好者。不过,这场友谊赛可不是对抗赛,而是“混战”。也就是说,大家不分地域直接配对开干。 准备工作很重要: 称重决定对决双方 当天,从绍兴专门赶来参加友谊赛的一共有2名玩家,宁波应战的则是3名玩家,赛场则设在宁波玩家仇先生的家里。一起吃完晚饭回到仇先生的家里后,本来把臂言欢的5人开始“剑拔弩张”起来。 仇先生搬出了一张桌子,桌子中间放了一个转盘,转盘上则放了斗格。斗格是一个有机玻璃箱子,一般分为圆形和椭圆形,中间有可以活动的隔板。旁边还放了一个湘妃竹做的竹筒,里面放的是牵草,也叫蛐蛐草。用牵草撩拨蛐蛐的前足或中足,可以控制蛐蛐的前进方向;牵草撩拨的频率及力度能激起它的战斗意识,还能控制蛐蛐的打斗姿势。 竹筒的旁边还有一根短笛一样的空心木棍。“这个叫过笼。有木制和竹制两种,用来转移蛐蛐的。”仇先生说,他这个过笼是名家所制,花了800多元。 看起来一切都准备就绪了,那是不是可以开战了呢?“不行,我们还要给蛐蛐称重,相同或相近重量的选手才能对决。如果双方体重相差过大,就要看重量轻的一方是否同意继续比赛。”方语笑说。 最后摆上桌的是一个电子秤,蛐蛐选手们就一个个上台称重。记者注意到,5名玩家每人都带来了十来个罐子,每个罐子里都有一只蛐蛐选手和它的“三尾”——母蛐蛐。在蛐蛐界,只有公蛐蛐才会参加战斗。而在战斗前,如果能和母蛐蛐“下三”(交配)的话,那么这只蛐蛐的战斗力将得到很大提升。 第一只蛐蛐称出来只有3.2斟。这里要说明的是,上海周边地区把蛐蛐的体重称作“斟”。根据换算,3.2斟大致相当于0.609克。当天,最大的蛐蛐有5.1斟,最小的才0.9斟。还有一只蛐蛐断了一条腿,被“依规”加上了0.4斟。 称完重后,5名玩家根据体重对蛐蛐选手们进行配对。比如,3.2斟的蛐蛐和3.1斟的斗,5.1斟的和4.9斟的比。因为0.9斟的选手实在找不到对手,所以它就只能轮空观望比赛了。最后,就需要选出一人做监板,就是裁判,再把两只蛐蛐放到斗格后,负责把斗格中间的隔板拿开或放上。 比赛过程很精彩: 是娱乐更是传统 精彩的斗蛐蛐这个时候正式上演了。首场参战的是两只轻量级的蛐蛐,一只来自河南,一只原籍山东,都在1.5斟左右。放到斗格后,两名玩家就用牵草逗引蛐蛐,引发它们打开牙,然后双方都认为准备妥当后,监板就会打开隔板,两只蛐蛐根本没有相互试探,直接迎上去就开咬。 没几秒,河南蛐蛐就往后退缩了,裁判用隔板分开,双方休息了15秒。玩家再次确认双方的牙还能打开后,就又开始“互相伤害”了。这次更快,河南蛐蛐再次落荒而逃,山东蛐蛐则高傲地叫了两声。 裁判宣布,山东蛐蛐获胜。“这个叫单叫,也就是一只蛐蛐叫了,说明它赢了。”方语笑解释,有时候两只蛐蛐同时叫(双叫),说明大家谁都不服气谁,还要接着比。 第二场是两只大蛐蛐,一只4.7斟,一只5.1斟。两只蛐蛐体重相差超过了0.3斟,因此需要4.7斟的玩家同意才可以比赛。结果显示,这个玩家并不是盲目自信,他的蛐蛐非常聪明,从侧面咬住了对方。双方分开后,裁判宣布对方蛐蛐的牙打不开了,速胜。 当天,这场友谊赛共有60多只蛐蛐捉对厮杀,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鏖战也终于分出了胜负。方语笑带来了9只蛐蛐,获得了6胜3负的成绩。“对输掉比赛的蛐蛐,我们就会放生到草地。”也就是说,这3只蛐蛐输掉了战斗,却赢得了自由。 斗蛐蛐不仅仅是一项娱乐活动,更是一种传统。方语笑说,时至今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娱乐方式变得多样化,斗蛐蛐儿这项娱乐活动逐渐被人们遗忘。“不像我们小时候,现在的年轻人几乎没人玩过斗蛐蛐了。” 记者 林伟 通讯员 王江宁 文 记者 刘波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