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10月1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咖”解读 数字经济

秦朔
褚健

    的创元等一批平台;以及智能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如雅戈尔、奥克斯、方太、海天、舜宇、均胜等,形成非常宝贵的经验。

    三是建成了一批数智化新基建项目,如5G网络的普及、宁波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的建成,为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生产科技活动提供数字、数据、算力、算法等方面的支持,是生产研发活动的创新“加速器”。

    接下来,宁波要巩固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先发优势,可以从三大方面发力,即做优基础能力、做大核心产业、做强关键环节。

    做优基础能力,我们要加强5G网络和超算中心的系统化建设,并加强应用的扩面;我们的云平台要从企业级别向行业级别发展;我们还要补齐工业软件的短板,从应用软件发展到工具性的基础软件,为工业数字化改造提供技术保障。

    做大核心产业,如宁波近年来链式发展模拟集成电路产业,取得良好的成果,值得继续做强;工业机器人是宁波特有的优势领域,以后可以从工业机器人向服务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方向发展。

    做强关键环节,必须要把中小企业的数智化作为重中之重。宁波有12万家制造业企业,其中有10多万家是中小企业。推进这项工作需要企业的一把手高度重视,同时政府各个部门也要帮一把。

    在宁波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2022年9月,宁波市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正式挂牌(以下简称“智专委”)。智专委是一个实操型的组织,不单要提交书面的解决方案和咨询报告,还要将建设性建议进行落地尝试,做好政府的助手、企业的帮手、机构的推手,助力宁波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

    我们探索打造总包商联合体,不仅要服务宁波企业的数智化改造,还要创造条件让宁波的智能制造装备和服务“走出去”,在全国复制推广;我们鼓励企业链式发展,让大企业把一些成熟的APP等数智化产品赋能给供应商,“以大带小”推动供应链安全稳定;我们助力“强链补链”,在服装产业探索建设快反中心、中央板房;在汽车产业,根据轻量化、集成化、绿色化的要求,探索铸造中心建设方案。

    《第一财经日报》创刊总编辑、“秦朔朋友圈”发起人  秦朔

    宁波要把数字经济和实体产业深度融合

    数字经济是一个很宏大的话题,中国要把数字经济和产业深度融合。宁波单个企业推动数字化的动力非常强劲,地方政府也采取了许多相关措施。

    然而,宁波推动数字经济的大型平台级企业相对较少,和数字经济“巨无霸”企业的合作项目也不多。相形之下,国内其他一些数字经济发达的产业集聚区,可能会主动对接“BAT”、华为、西门子、博世等龙头企业,甚至“牵手”一些中小型创新服务商,和地方产业建立深度合作。

    比如,佛山市政府引进上海工业互联网领域的“独角兽”黑湖智造,推进当地企业数字化转型。宁波可以与全国乃至全球优质的SaaS、PaaS、IaaS服务商建立常态化合作,借助它们的力量,和宁波大量的制造业企业和丰富的应用场景相互对接。

    当前,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AIGC、ChatGPT等技术的迭代不断进行,正在出现新的“范式革命”。宁波应主动、战略性对接全球科技前沿资源,接触国内与这些动向最接近的地方。

    比如,我们有没有一些企业拜访过谷歌、微软、亚马逊、苹果、OpenAI这样的公司?清华大学在大数据模型方面全国领先,宁波能否主动对接?

    如果宁波能抓到一些这样的机会,不仅有可能使企业跳跃性踩到风口,还有可能结合本地特色,让通用大模型和本土优势产业擦出“垂直型创新”的火花。

    此外,一个地方真正要发展数字经济,还要集聚大量相关人才,特别是年轻人。大家一提到宁波,就想到“制造”“单项冠军”“高质量发展”。但宁波要想建设创新型人才相互切磋砥砺、碰撞学习的高地,还需出台更多强有力的政策,打造科创氛围浓厚的人才集聚区。

    总而言之,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宁波有应用场景、有政府的推动、有企业的自觉。但宁波应追求打造数字经济和实体产业融合的国家级高地。要有这样的雄心抱负,需有开阔的视野和更大的作为。

    中控技术创始人、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  褚健

    中国需要解决工业问题的软件

    数字经济已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发展数字经济关键有三点:一是要有数据,二是要有处理数据的技术,三是要有专业的知识。所以,未来,我更关注垂直领域,特别是工业领域。比如,怎样通过对装备的革新让工业生产降本增效、提质升级。

    我认为,中国发展工业互联网,不应该过度强调平台的作用,而应该强调解决实际工业问题的软件。中国工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大量应用工业软件的过程。这些软件可以是CAD等基础性软件,也包含MES、APS等涉及排产调度的应用型软件。企业应用的软件越多,管理效率就越高。

    比如,琐碎的报表和行政工作,都能靠软件完成。数据在大屏幕上一览无余,还能做统计分析,管理效率就提升了。当然,要想做到这些,必须要有统一的数据底座。这就是蓝卓在做的事。

    蓝卓是一个平台,但我不认为中国需要无数这样的平台,而需要基于平台开发无数赋能千行百业的工业软件。

    我在宁波参观过很多企业,有的企业管理效率非常好,也很有闯劲,但对新技术的研发投入不足。数字化转型是必然趋势,全世界没有一家研发投入不高的企业能成为“百年老店”。只有将研发投入和企业家精神结合,企业才有可能持续发展。

    目前,中国制造业和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工艺,如何让生产过程更短、效率更高。二是装备,如何摆脱对进口的依赖,做出中国自己的装备。三是,如何在现有工艺和装备的基础上,让企业运行得更好。如果宁波企业能在这三个方面加强投入,相信宁波制造业的竞争力一定越来越强。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