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今锐评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10月12日 星期四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宁波首趟“心理健康专列”说开去

关注心理健康,每个人都不是独善其身的旁观者

    杨朝清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当天浙江宁波驶出了首趟全民心理健康专列,把心理健康知识搬进了地铁车厢。记者在专列上看到,每节车厢都设有一个健康主题,包括儿童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全民心理健康素养等内容。这些心理健康知识很快引起了乘客的关注。

    10月11日《宁波日报》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生成就和幸福的重要基石。伴随着公众对健康认识的不断深化和细化,心理健康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价值认同。一边乘坐地铁一边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不仅丰富了地铁文化,也有助于传播心理健康的理念,显然可圈可点。

    急剧的社会变迁,让不少人承受着激烈的社会竞争、巨大的生活压力;再加上对心理健康的忽略和漠视,导致一些人承受心理疾病的困扰与折磨。不论是学业焦虑,还是竞争压力,抑或情感孤独,当人们得不到足够的精神慰藉与心灵抚慰,就会导致心理不够健康、影响精神状态,而精神状态又会影响身体状态。

    按照“大健康”的理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生命实施全程、全面、全要素的呵护,不仅追求身体健康,也追求心理健康;不仅要求疾病治愈,更追求防患于未然。现如今,心理健康问题已逐渐从成人、职业群体延伸至青少年群体,做好心理健康工作需要“等不及”“伤不起”的紧迫感与使命感,需要扩大公众参与和“众人之力”。

    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化的关键,就在于让心理健康融入日常生活;这一点,在“心理健康专列”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一方面,地铁作为一个开放的、流动的、共享的公共空间,人流量大、覆盖面广,能够收获良好的传播效果;另一方面,地铁具有“公家”属性,“心理健康专列”传递出一个鲜明、强烈的信号,即心理健康和我们息息相关,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

    美好生活需要“大健康”,心理健康不容小觑。面对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不论是当事人还是父母亲友,都不应该妖魔化、污名化而是要正视;那些患上抑郁症的患者需要的是雪中送炭,而不是“傲慢与偏见”;一些人对心理健康问题存在思维局限和认知偏差,导致他们对患上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人们非但没有给予足够的理解与体谅、关爱与陪伴,反而用简单、生硬的方式来“暴力育人”,实际上对患者造成了“二次伤害”。

    只有打破人为的“偏见枷锁”,摘掉“有色眼镜”,才能理性、成熟地正视心理健康问题。只有让“像关注躯体健康那样关注心理健康”蔚然成风,人们在与心理疾病的对抗中才会更有力量。“心理健康专列”有助于对公众进行科普,让心理健康工作更有社会基础。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