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清 婚宴场地设在垫桥村惠民楼,每桌上些家常菜,不放高档烟酒;请的客人不多,但是“甜蜜指数”爆表……近日,浙江慈溪市长河镇居民张女士通过微信,与记者分享了她的婚礼视频。2019年,长河镇统一“红白事”办理标准,11个建制村全部成立红白理事会,引导村民共同议定酒宴规格、礼金数额、礼仪模式等。 10月25日《宁波日报》 在一个关系型社会里,适度的人情往来有助于促进社会互动和社会联结。当人情往来陷入高成本、低效率的窠臼,终究会让人们不堪重负。名目越来越繁多,酒席成本水涨船高,份子钱越来越厚重,很多人都意识到“酒席风”需要纠偏,却难以独善其身。 酒席风作为一种不良风气,个体往往会受到裹挟,身不由己、欲罢不能。在不少地方的风俗习惯里,举办酒席在“意义之网”中占据重要位置;当多数人还在迷恋酒席的符号效应,将大摆筵席当成一个社会表现和社会竞争舞台的时候,少数“不合群”“不懂礼”的人们,很容易被污名化。 酒席具有公开性和象征性,很容易成为众人关注和议论的焦点。通过符号消费来赢得尊重和社会地位、来制造身份认同,成为一些人热衷大操大办的心理根源。部分人偏好大摆筵席,既是想通过消费上的差异来彰显经济实力,也是想通过不吝投入来彰显自己的慷慨大方以及有能力、有本事,从而赢得积极、正面的社会认同。实际上,通过人为的印象管理来营造的人设,很多时候都是一种自欺欺人、自我麻痹。 在一个区域内,操办酒席会形成一种结构性压力。在人为建构的“文化枷锁”里,酒席应该怎么操办,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那些不按照“规矩”行事的人们不仅面临着社会声誉下降的风险,还可能在社会网络中陷入边缘化的境地。明明对大操大办不认同、不喜欢,却又无可奈何,只好身不由己地参与其中甚至推波助澜,导致不良风气愈演愈烈,影响了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再体面的宴席、再风光的排场,除了能够满足一时的口腹之欲和短暂的虚荣之外,什么都不会留下。当大操大办被不办、简办所替代,当人情往来变得更低成本、更高效率,乡村的人情往来才更加可持续,乡村才会更有生机与活力。 让人情往来回归低成本、高效率的本位,不仅需要教化引导,也离不开“紧箍咒”。不论是村“两委”成员等精英群体发挥榜样示范效应,还是将孝老敬老、厚养薄葬等纳入村规民约,抑或讲好身边婚丧新风故事、开展文明家庭和好家风评选等,移风易俗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广泛的公众参与。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不仅包括物质层面也包括精神层面。为人情“减负”,为文明“加分”,移风易俗事关公众切身利益,事关文明的建构;当红白事简办蔚然成风,每个人都会从中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