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三江月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10月2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宝顺轮

□胡白水

    宝顺轮是艘轮船。但是,它不是一艘简单的轮船,对宁波来说,它是一条有故事的轮船。

    宁波(古称明州)靠海,且居全国海岸线中段。靠海吃海,宁波帮就是从航海贸易起步的。其实早在六朝时期,宁波已经成为航海贸易的集散地。在唐宋时期,宁波商船“南则闽广,东则倭人,北则高句丽”,航海贸易之盛居于浙江首位。

    宁波帮的航海贸易,发展到清乾嘉时期,已开辟出南到闽、台、广沿岸及东南诸国和北到苏、鲁、冀、津、辽沿岸及朝鲜、日本等国的南北洋两条航海商路,又将航行于这两条商路的船家,分别称为南号和北号。宁波帮的北号,已有“宁波船”600至700艘,总载重约为8万多吨,如再加上其它类型的船,数量更为庞大。航行北洋商路,一年可以往返三四次,其海运能力和经济效益都非常可观,是清朝航海贸易的主要商帮,尤以镇海、慈溪、鄞县商船居多。

    漕运是中国古代的“南粮北调”。朝廷将江南粮食通过京杭大运河北运京城,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出、民食调剂等之用,是为军国大事。在清嘉道时期,改漕粮为海运,宁波帮的北号自然成为海运漕粮的主力。在道光五年(1825),慈溪费三墀(1785—1833)独自组织30艘商船海运漕粮四万余石。在咸丰三年(1853),宁波帮北号光投入海运漕粮的商船就达123艘,其中镇海李也亭率先将浙江漕粮海运至天津。

    咸丰三年(1853),大平军定都天京(今南京),严重危及清王朝的统治。清朝政府急忙调兵遣将前往镇压,结果出现海防空虚,海盗横行。海运漕粮的宁波帮商船常遭广帮海盗布兴有集团袭击,损失甚重。对此,敢想敢干的宁波帮北号,于咸丰四年(1854)决定“购置海轮,平盗护航”。

    “购置海轮,平盗护航”,最早是由李也亭、盛植琯、费纶志倡导。李也亭(1808—1868,名容)镇海小港(今属北仑区)人,盛植琯(1811—1867,字凤仪,号秋吾)慈溪骆驼(今属镇海区)人。李、盛两家分别是宁波帮沪甬航运大家。李家拥有10余艘沙船,在上海开有久大沙船号和久大码头,是沪上有名的沙船商家。盛家继承和拓展父辈们开创的航运事业,成为宁波九大北号船商之一。他们都对海运漕粮有开拓性的功绩。据史料记载,李家“开转漕于海之业”、盛家“为宁波人海运漕粮第一家”。

    当时,中国的航海船只都是帆船。宁波帮投入漕运的帆船,主要是“防沙平底”的沙船和由蛋船、三不像船统称的“宁波船”。要置办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需集巨款向西洋进口。虽然,北号船主们纷纷捐款,但资金还是欠缺。

    能“平盗护航”的轮船,必须配置枪炮。进口这种轮船,清廷有严格管制。但海运漕粮是沿海各级官员的重大职责,所以当与官府沟通进口轮船一事,便得到了他们的默许。其中,宁波府台段光清极为支持。一开始,他即令购置轮船费用由官商各垫一半,官垫部分每年按船货收入比例陆续归还。后来,当朝廷获悉宝顺轮之事,责令浙抚查办,又是经段光清的斡旋,才使查办不了了之。

    经费解决了,官府也默许了,那么就指定旅沪甬商杨坊、张斯臧、俞斌等具体经办购船事宜。杨坊(?—1865,字憩堂、启堂)鄞县人,时为洋行买办、沪上富商、上海四明公所董事。张、俞分别为慈溪、镇海人,也多与外商交往。他们与粤东外商联系,以7万两白银向英国购买了一艘排水量为670吨、装有小钢炮的轮船,并命船名为宝顺轮。

    购船之后,专门设立了一个宝顺轮的管理机构:庆成轮船局。轮船局为宝顺轮配备了管理人员和船勇,延请鄞县人卢以瑛任船长、慈溪人张斯桂督率船勇、镇海人贝锦泉主管炮舵,全体船员79人。贝锦泉(1831—1888,字敏修),镇海贵驷憩桥村人。少时家贫,到葡籍轮船打工,勤奋好学,掌握了较为全面的远航驾驭技能,后因病回故里在甬江撑船为生,受聘于宝顺轮后,先管炮舵,后为管带。

    宝顺轮在咸丰五年(1855)开始平盗护航。在该年六月后的三四个月中,宝顺轮共击沉和捕获盗船68艘,生擒和杀溺盗匪2000余人,救出江浙回空运船300余艘,重创了“粤盗”集团,肃清了南北洋航线,使沿海漕运和商船渔船“无风鹤之惊”,宝顺轮也威名远震海外。

    在宝顺轮平盗护航的战果影响下,沪商也于咸丰六年(1856)购置轮船,加入到平盗护航行列。沪商轮船曾与宝顺轮相约,一船泊于南槎山,堵海盗北来之路;一船巡逻浙海,以备非常。于是,“盗益敛迹”。

    海运漕粮成功后,清廷曾奖励和重用了一批有功人员。其中,赏李也亭六品衔加盐提举衔,旋擢盐运司同运,赐花翎;赏盛植琯候选同知,戴花翎。先调诸生出身的张斯桂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任职,后充日本副使;先调极具军事才能的贝锦泉任南洋水师管带,后任定海总兵。贝锦泉在中法战争镇海口之战中,再立战功;病逝后,被朝廷追封为武一品的建威将军,左宗棠为其题写“将军第”额匾和墓碑,此匾、碑至今仍在憩桥贝府。

    宝顺轮开创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五个第一。其一是开创了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两个第一。“中国之用轮船,宁波宝顺轮始也。”这是董沛在《宝顺轮船始末》中的第一句。董沛(1828—1895,字孟如,号觉轩)是宁波著名的方志大家。他的《宝顺轮船始末》,是在光绪十四年(1888)为补充咸丰《鄞县志》而撰写的,并“勒石于天后祠中,俾后人有考”,可信度是很大的。中国自宝顺轮后,才有“曾文正首购夷船、左文襄首开船厂”、宁波帮掀起购买轮船的第一波热潮。庆成轮船局是中国第一个轮船局。在18年后的同治十一年(1872),晚清洋务重臣李鸿章才开办轮船招商局。

    其二是开创了中国近代海军史上的三个第一。清廷是在同治五年(1866)创办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福州船政学堂,在那里培养出邓世昌、林永升等第一批近代海军将领;是在光绪元年(1875)决定成立水师,并从英国购置了四艘炮舰;是在光绪十四年(1888)发布《北洋水师章程》,正式任命丁汝昌为北洋水师提督,中国近代海军才算正式成立。而在此几十年前,宝顺轮及其船员们在贝锦泉和张斯桂的率领下,不但肃清了南北洋大批海盗,而且还受清廷调用,守卫长江,以防太平军顺江东征。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宝顺轮是中国第一艘近代兵舰,宝顺轮的船员是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贝锦泉是中国第一代近代海军将领。

    宝顺轮还参加了著名的中法战争镇海口之战。光绪十一年(1885)年初,法国舰队企图循甬江侵占宁波府城。负责浙东防务的浙江提督欧阳利见和宁绍台道薛福成,决定在甬江镇海口招宝山与金鸡山一线封堵甬江。为减少封堵宁波国际贸易港的负面影响和经济损失,他们采取两步封堵法。在开战前,先封堵副航道,在副航道上布水雷、打木桩、沉船只、撒渔网、锁铁链。开战后,再在预留20丈宽的主航道上,沉没几艘满装石块的坚固大船,彻底封死甬江。宝顺轮便被列入“坚固大船”之一。

    负责征用宝顺轮的宁波知府宗源瀚对此实在心中无底。他亲自来到宁波帮北号会馆,先向掌柜等北号船主们讲了一大堆诸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大道理,才提出借用宝顺轮的来意,又连忙说借用损失由当局等价赔偿。

    掌柜等人耐心听完知府大人的冗长讲述后,立即同意出借宝顺轮,并当场办妥移交,让宝顺轮开赴镇海前线。至此,深明大义的宁波帮北号船主们还觉得不够,几天后他们召集全体同仁开会,专题讨论捐献宝顺轮参加中法镇海口之战事宜,也就是说沉没宝顺轮不要当局赔偿。对此,与会者一致同意,并迅速形成有全体同仁签名的捐献文件,立马送到知府,感动得宗知府亲书“情殷敌忾”匾额回赠。

    中法镇海口之战于光绪十一年(1885)正月十五(3月1日)开战,在历经多次激烈海战的一百多天中,满装石块的宝顺轮始终停泊在甬江镇海口封堵点待命,如有必要立即下沉。所幸的是,这场海战最终以中国胜利和法国失败而告结束,准备献身的宝顺轮未曾下沉而完璧返航。

    完璧返航后的宝顺轮经历,未见史书记载,本文只得就此搁笔。

    参考资料

    1、《宁波通史》(清代卷),傅璇琮主编,宁波出版社。

    2、《宁波帮志》(历史卷),张守广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镇海县志》,洪锡范、盛鸿焘主修,王荣商、杨敏曾总纂,电子文本。

    4、《宁波市镇海区志》,镇海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方志出版社。

    5、《宁波市北仑区志》,北仑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浙江人民出版社。

    6、《鄞县志》,鄞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华书局。

    7、《甲午沉思录》,曾跃林著,宁波出版社。

    8、《铁关镇海》,阎受鹏、水东流著,学苑出版社。

    9、《蛟川杂记》,郑毓岚著,宁波出版社。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