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三江月 上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11月01日 星期三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竹夫人

    □南慕容

    我以为石门已是溪口最偏远的村子,不曾想到了石门还要走上一段半个多时辰陡峭的山道,才能到达我同学所在那个叫石岭的自然村。说起来这是二十年前的事了,在一个炎炎的夏日,溪口的毛同学邀我去他家:“出门即是青山,山上都是毛竹,翠色逼人,是个天然的避暑胜地。”

    “你那个村子通公交车吗,几路可以到达?”

    同学盯着我的脚说:“11路车。”

    这大概是我走过的最清幽的山道了,茂林修竹,翠影婆娑,行走在古道上,鸟鸣悠悠,清风拂面,如同穿过了清凉的竹笛与渺远的古琴编织的网——谁知道幽篁的尽头是什么?

    山路崎岖,每逢雨天就泥泞不堪,但总会有峰回路转的惊喜——山民用粗壮的老毛竹在最险峻的地方铺出一条安全的小径——毛竹的缓冲,让步履有了借力,刚好抑制住身体的下滑。同学说,走过最艰难的这一段路,石岭就不远了。

    果然,走过这段急坡,山势变缓,几声犬吠令人耳根尽彻,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宁静村庄呈现在眼前。村庄不大,十几户人家,错落有致,各不相连,如散落的星辰,村中大多是木结构的房子,带阁楼,有坚固的石墙,住的都是上了年纪的人。

    “原来住有上百户人家,条件好了,年轻人不耐山里的寂寞,都去了镇上或城里买房子了。”我们到的时候,已是晌午,同学的母亲摆上菜肴,清冽鲜咸的麻油凉拌羊尾笋丝和笋麸咸菜汤,还有油炸溪坑鱼。

    “山中无所有,最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竹笋,腌制、油焖,还存了些鲜笋在冰箱里,一年四季都吃不完。”

    我从未吃过如此可口的饭菜,加之爬山耗光了体力,肚中饥饿,风卷残云般,一下子干了三碗米饭。放下碗筷,环顾皆是竹器:竹窗、竹篱笆、竹床、竹椅子、竹扫帚、竹衣架……还有窗棂旁悬挂的竹笛,我几乎身处一个竹子的世界里。

    “虽然技艺离着下山开铺子安身立命的篾匠还远着呢,但老一辈的石岭人,人人都会做几种竹器。”午饭后,同学带我到阁楼,让我见识了小时候坐过的婴儿车。婴儿车全部用毛竹制成,构造精巧,底部装了四个滑轮,移动自如。大概是坐过的人多了,竹面上有一层明显的包浆,温润如玉。

    “咦,这是什么?”在阁楼的一张竹躺椅上,我发现了一个状如鱼箩或虾笼的圆柱形竹器。但我确定它不是鱼箩,因为四周开洞,中空,有竹篾编织后自然形成的花纹镂饰,若是鱼箩虾笼,不会编织得这么精美,还被细细打磨过了,早已没有了竹子最初的那种硌手的粗粝感,何况浑身上下这么多的洞眼,再大的鱼也漏光了。

    “苏子诗云:留我同行木上座,赠君无语竹夫人。”同学摇头晃脑地说。

    “你就别卖关子了,什么夫人不夫人的。”

    “我说的就是它的学名:竹夫人。”同学笑着说,“又叫青奴、竹奴,是过去江南一带颇为流行的避暑之物。可用来搁脚,也可以抱着睡觉,算是最古老的空调了。”

    刚一触到竹夫人薄薄的竹皮,一种沁凉的感觉就从指尖传达到体内,同学开了竹窗,竹林里的风穿过窗牖,经过中空的竹夫人,再吹到身上,犹如张开了无数个毛孔,神肤洞达,惬意清幽。

    同学见我爱不释手的样子,说:“我们这里晚上温度低,即使在三伏天也用不上竹夫人,但中午的时候还是有几分暑意,你正好抱着它午睡一会。醒来后,我带你去溪坑里抓鱼,如果运气好,溪坑那边的竹林里,你还会有幸遇到竹海飞人。”

    “竹海飞人?”我的脑海里蓦然出现了《卧虎藏龙》里李慕白在深林竹梢上展示轻功、舞剑的经典画面,风吹来,竹林婆娑,跌宕起伏。难道真有这样的世外高人?

    “据说已经申报了非遗。为了毛竹的茁壮成长,山民会不定时地爬上高高的竹竿,砍去竹脑。为了节省体力和时间,砍完了一棵,他们就会利用竹子的弹性,荡到相邻的另一棵上。竹子高大,竹叶茂密,竹林幽深,你可以想见这样的画面:竹树巅上,竹叶荡漾,如连绵的波涛,空山中传来砍竹子的清脆的声音,却只闻声而不见人,这是比《卧虎藏龙》里更有意境的画面。”

    午饭时,喝了几杯同学家自酿的米酒,正好有几分困意,我把竹夫人搁在脚下,那种沁凉的感觉再度来袭,不过,这次是从脚后跟,沿着小腿向上。搁脚如濯清溪,我仿佛听到了铮铮淙淙的水流声,我不断调整脚的姿态,一会儿用脚面轻抚,一会儿用脚趾撩拨,心中长流着一道潺潺溪流。

    “青奴,青奴”,山上的鸟鸣声比山下的清幽了许多,似乎也知道这种道法自然、返璞归真的消暑之器。伴着心中的溪流、窗外的鸟鸣,我很快就睡去了,梦里我身轻如风,穿梭在十里竹林,成了身怀绝技的竹海飞人。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