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第八届浙江书展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11月03日 星期五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封感谢信里提到20多位医护人员

八旬老人说,第一医院守护了他一家四代的健康

朱志翔老人带着手写的感谢信来到报社。

    “在第一医院建院110周年之际,我要感恩很多曾给我们家祖孙四代看病的医生。”10月27日,看到本报刊登的有关征集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院110周年老故事的线索,家住海曙区白云社区的朱志翔老人专程来到《宁波晚报》编辑部,送来一封手写的感谢信,讲述他们一家和第一医院之间的情缘。在信中,他写下了20多位医护人员的姓名,并细数了和他们的故事。

    有好几位医生 先后给他们一家人看病

    “作为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圣洁之地的宁波市第一医院,早就与我们家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市第一医院成立百十周年之际,我要向可敬可佩的、为我们诊病治病、关心照料我们的医生护士表示感谢……”在感谢信的开头,朱志翔老人深情地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朱志翔今年85岁,从儿时起就和父母住在月湖边的范宅附近,多年来一家人看病都在宁波市第一医院。

    说起老一辈的第一医院医生,朱志翔老人如数家珍:“我要感谢的有为我们祖孙三代治病的黄志强医生、严清和医生、林呈飞医生,有为我老伴专治腰突的陈金利医生,专治高血压的张路毅医生,消化内科兼发热门诊的求一秋医生,神经内科的陆逸仙医生,有专治肾病的谢世瑛医生,有自制治疣膏的贝时英医生……”

    朱志翔老人说,他的母亲曾患有冠心病和肾病,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就一直在严清和医生那里看病,每次严医生都十分耐心,不但看病、指导用药,还认真教母亲如何调理身体,时间长了,医患之间都成了朋友。这以后,朱老先生和儿子身体不舒服,第一个想到去找严医生,他老伴有一次患胰腺炎,也是在严医生的帮助下转危为安。

    “林呈飞医生是为我们祖孙三代看眼病的医生,我有白内障多年了,一直在林医生那里看。我儿子和孙女的近视配眼镜,也是找的林医生,他很耐心,很仔细。”朱志翔老人说。说起自己的小孙女,他最感谢的是妇产科的丁慧青医生。

    原来,17年前,朱志翔的儿媳妇怀孕8个月的时候,因为患有妊高症,出现了头晕等不适症状,到医院检查发现自从怀孕6个月后孩子就没怎么长大了,所幸B超医生许幼峰检查后发现胎儿的肢体发育都还正常。因为妊高症严重威胁母体的身体健康,血压很高,医生建议马上终止妊娠,否则孕妈可能有生命危险,但此时孩子该怎么办呢?

    “丁医生建议我们做剖腹产,如果宝宝出来之后体重超过5斤,各方面情况较好,那就可以自己养,如果体重不到5斤就要送到保温箱里面去。”朱志翔说,最终丁慧青医生主刀克服种种困难帮助他的小孙女顺利出生,母女均安,孩子体重正好有5斤,如今小孙女身高都有1.7米了。小孙女上学后,他每年都给丁医生和其他医生写贺年卡,感谢他们的无私奉献,才有了自己一家团圆。

    家里虽然住得远了

    但看病还是想到去第一医院

    随着老宅拆迁,近些年来,朱志翔老人搬离了月湖一带。虽然离第一医院远了,但家里人一有个头疼脑热的,还是第一个想到最信赖的第一医院。

    “前阵子我老伴在社区医院检查,发现血糖很高,医生建议马上要去住院,这让我们都挺紧张。”朱志翔说,到了第一医院找吴凌云医生看了之后,吴医生没有马上让住院,说不用着急,先吃三天药看看,果然吃药以后血糖降了下来。

    “我老伴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很痛苦,但因为年纪大了也不想做手术,就去找了第一医院的陈金利医生。他给我们开了药方还耐心教我们怎么熬制,怎么化开服用,效果很好。”朱志翔老人说,有一阵子,他自己出现心动过速,心跳达到每分钟200次,但怎么查都找不到原因,后来发现是蛀牙导致的心动过速。是口腔科陈鸿耀和陆安川医生帮他拔牙,果然蛀牙拔除了之后再也没有出现心跳过速的情况。

    虽然在感谢信里,朱老先生已经写下了20多位医护人员和他们的故事,但他说在第一医院还有很多他不认识、叫不出姓名的医生护士,每次看到他们无私奉献的身影,他都很感动。“现在我走进宁波市第一医院,满眼所见都是年轻有为的医生和护士,老一辈的医生、护士都做出了无私的奉献,取得了累累硕果,现在像秋叶那样让位于嫩芽和绿叶。”朱志翔说,相信宁波市第一医院的精神会代代相承,继续守护甬城百姓的健康。

    记者 孙美星 文/摄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