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一夜读”之“寻梦·牡丹亭”。 |
|
《听·见 阳明》在英国演出。 |
|
小朋友参观“一本书的诞生”原创IP展。 |
今年中秋前夜,“天一夜读”第六期之“入画·中秋”在天一阁举行。沉浸式演绎天一阁馆藏《舞倦脱鞋图》《醉眠图》《抱琴仕女图》《湖亭雅集图》等古画场景,再现古人的风雅日常。 10月31日,书香宁波日,宁波图书馆“一本书的诞生”原创IP展第四期上新。今年的主题是盲文书,展览跟踪全流程,向大家介绍了鲜为人知的盲文书编辑、校对、刻印、装订的流程。 阅读,是不是只有一种方式?今天的宁波解答:阅读可以被看见,也可以被听见、被展示、被诵读、被吟唱、被演绎。各种好听好看好玩的阅读推广方式最终导向的,是古籍活化,是人文可感,是阅读可亲,是风雅处处是寻常。 “天一夜读”:天一阁的沉浸式阅读品牌 “天一夜读”,是天一阁博物院自2020年起推出的人文阅读品牌,通过沉浸式的演绎,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古籍活化。 2020年8月25日,时值七夕之夜,天一阁尝试性推出首期“天一夜读”——“七夕·情迷《金莲记》”活动。一函阁藏的珍贵古籍,一部重新发现的昆剧,一个经典的东坡传奇,“惊春梦题诗锦屏,整归鞭重问青春”,天一阁馆藏珍本古籍《金莲记》在多种形式的演绎和古今交融的碰撞中,绽放出特有的墨韵芬芳。 2021年6月18日,伴随着悠悠琴声,“天一夜读”第二期“寻梦·牡丹亭”活动在天一阁南园拉开序幕,再现了400年前汤显祖笔下旷古绝今的《牡丹亭》。跨越生死的爱情传奇,搭配浪漫绮丽的昆曲经典,天一阁馆藏明万历本《牡丹亭还魂记》中的人物从书卷上“走下”,步步生烟,袅袅婷婷。 馆藏唐代古琴“石上枯”、宋碑《众乐亭诗刻》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变得可读、可感、可亲。 天一阁博物院院长庄立臻表示,“天一夜读”以夜间剧场的方式,通过多形态、多载体、多角度的创新演绎,让馆藏文物以一种更具新意、更接地气的方式为大众所认知和接纳,是一种较为成功的阅读推广模式。“鼓励人们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活人们对经典传承的兴趣和热情,也拉近了大众和古籍的距离。” “听·见”系列:让名贤可朗读、被听见 “听·见”系列剧本朗读会,由宁波市文化旅游研究院所创。从2015年的《听·见 苍水》开始,他们一路“听见”包玉刚、“听见”范钦、“听见”王阳明、“听见”王安石,对于推介宁波历史文化名人,挖掘本土戏剧元素,推进全民阅读,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构建书香之城的审美品格,起到突出作用。 2019年,《听·见 阳明》应邀参演第五届爱丁堡艺术节之中华文化艺术节,是该系列的“高光时刻”。剧组人员在英国爱丁堡著名的文艺街区皇家英里(Royale Mile)路演,在爱丁堡国际会议中心的千人剧场演出。 苏格兰皇家舞蹈协会会长布莱恩·葛·哈里说:“你们的作品让我感受到了你们的文化,即便语言不一样,但我依旧看懂了;并且,你们的表演把我带入了故事中,进入了人物的情绪里。我喜欢你们的表演,喜欢你们的表达,也很喜欢你们的妆容。文化本身也是需要交流的,这是促进我们彼此了解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听·见 安石》是《听·见 阳明》之后,宁波市文化旅游研究院创作的另一部作品,故事以北宋名相王安石在宁波期间的事迹为串联,重点刻画了王安石与妻子女儿的情感线索,将其迎难而上的精神品质传递给大众。 该剧在抚州演出后,有抚州当地市民表示,对王安石有了更生动的理解,也对宁波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罗文东点赞:“这场演出从内容、表演形式到演员的演绎,都是十分成功的,它是传播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实践。” “一本书的诞生”: 原创IP讲述书籍背后的故事 “一本书的诞生”,则是宁波图书馆的原创IP展。该系列旨在透过展览向大众讲述书籍诞生背后的故事。 第一期展览诞生于2020年10月31日,《宁波市全民阅读促进条例》正式施行后的首个“书香宁波日”。展览尝试性地通过7个主题篇章,60余种纸张,24种封面装帧,10余种特殊工艺,讲述从纸到书的“制书之旅”。 展览一经推出便引发热烈反响,最终这场由纸到书的“制书之旅”到过彩云之巅的云南省图书馆,也进到民营企业、民营书店,走入商业广场、旅游景区,成为了一个“老少咸宜”的IP展。 2022年是大思想家、宁波先贤王阳明先生550周年诞辰。结合这一时间点,宁波图书馆推出了“一本书的诞生”第三期——古籍“心”生。 展览以传世的阳明著作为要素,以古籍的“诞生”和“重生”为中心思想,从“纸、版、帧、象、原、器”六个维度,呈现古籍文献在生产、装帧、毁损、修复等各个生命阶段的面貌与状态,展现匠人之心、古籍之美,传播古籍保护理念。 11月3日至5日,“一本书的诞生”IP展将首次入驻浙江书展,在“本·质——一本书的诞生”展区,通过《时间剧场》《精神漫游》《自由书滩》三个章节,让读者沉浸式参与展览,感受书籍的技术之美、文化之美、精神之美。这也是宁波本土培育的图书展览类IP,在更大平台上得到的一次展示和传播。 记者 顾嘉懿 通讯员 王伊婧 刘小波 陈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