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都市圈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11月10日 星期五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车即入院,团队齐发力,他们这样与时间赛跑

创伤救治团队正在救治患者。资料图片

    “患者1小时前发生车祸,驾驶座挤压变形,左下肢毁损严重,可见多段骨折端外露,渗血不止,意识尚清……”几天前的一个上午,一辆救护车呼啸着把24岁的小伙子曾宇(化名)送到了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方桥院区急诊科。当患者被推进抢救室时,该院创伤中心的医护人员早已启动了一套“教科书式”的救治流程。

    危急时刻,分秒必争

    据宁大一院急诊科贺鹤群主任医师介绍,他们对创伤患者的救治,并不是从患者到医院时才开始的,而是从患者上救护车后就开始了,也就是“上车即入院”。

    “在把患者送过来的路上,救护车上的急诊医生就会通过智慧急救系统,把患者的基本信息、受伤情况、生命体征以及车辆到达的预估时间等信息发送到我们这里。我们根据接收到的信息,提前启动创伤救治多学科团队,做好全面的救治准备。”

    当曾宇进入抢救室后,医护人员立即对他的伤情进行快速而全面的评估,完成血液以及头、胸、腹、左胫腓骨等部位的CT检查,同时给予快速补液抗休克治疗。检查结果显示,曾宇存在左侧额部硬膜外少量出血,左侧颞叶深部可疑出血灶、颅内积气、颌面部多发骨折、右侧肩胛骨骨折、右侧前肋骨骨折、气胸、肝周少许积液等多部位的损伤。其中,左下肢的伤情尤为严重。

    由于失血过多,此时曾宇已经陷入失血性休克,情况愈发危急。先处理左下肢伤情,还是先处理肝损伤?这个问题摆在了救治团队面前。于是,作为创伤救治值班组长的创伤外科任甜甜副主任医师,马上与其他学科的专家们展开评估、讨论,决定先为患者进行左下肢手术,然后再处理其他问题。

    在一个多小时的手术后,曾宇的情况逐渐稳定下来。当天下午,医生经过进一步的评估、会诊,发现他的肝损伤也比较严重,于是又为他做了“右肝部分切除”手术,并为他处理了剩下的一些问题。随后几天,曾宇恢复情况良好。对于这次死里逃生,他非常感激宁大一院创伤救治团队。

    多重保障,抢回生机

    据了解,宁大一院高度重视创伤中心建设,该院创伤中心自2019年成立以来,在硬件设施、管理模式、人才团队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创伤救治的效率和质量,尤其是在方桥院区启用以来,创伤中心的救治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大量患者抢回了生机。

    来到方桥院区急诊中心,复苏室旁边就是介入治疗室,抢救室旁边就是急诊CT室,急诊室门口就是急诊B超室……独立快捷的创伤救治通道、宽敞整洁的创伤复苏单元、先进齐全的创伤救治设备,能满足不同级别、不同需求急诊患者的救治需要,方便开展一体化抢救。贺鹤群表示,不断优化的布局和配置,可以很好地实现救治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的“无缝衔接”,从而最大程度地帮患者赢得抢救时间。

    除了硬件保障,科学合理的软件支撑同样必不可少。这里的“软件”主要包括创伤救治的人才力量和响应机制。据介绍,宁大一院创伤中心MDT(多学科协作)团队目前有130余人,覆盖急诊科、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普外科、重症医学科、骨科、整形修复外科、妇产科、儿科、麻醉科、超声科、影像科、护理等16个学科。

    “我们的MDT团队实行的是24小时组长值班制度,每天都有高年资专家担任创伤救治的值班组长。”宁大一院方桥院区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甘永雄主任医师说,在创伤中心魏鹏主任医师带领下,创伤组长负责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明显效果,“患者送到后,创伤组长会全程跟踪病人的各项检查,全面掌握其病情,以便及时协调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作为宁波市急诊管理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宁大一院充分发挥多学科综合技术优势,建立起宁波市首批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级高级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中心及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救治快速通道,年急诊量达16万余人次、抢救/留观病人1.2万余人次,位列宁波市区各大医院首位。今年上半年,宁大一院危重伤员救治成功率达91.7%。仅以海曙区为例,该院救治事故危重伤员占海曙全体危重伤员的54.5%,死亡人数同比下降51.43%。救治人数多、救治率高、死亡人数下降明显成为显著趋势。

    记者 吴正彬 通讯员 庞赟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