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23岁女教师因为不堪工作重负从楼上飞身而下的悲剧发生以后,有网友说我:“打脸了吧,你说教师是最幸福的职业之一,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不堪忍受而选择轻生的悲剧?” 我想起来了,前不久教师节我发了个视频说做教师虽然辛苦,但也很幸福,而且是一种其他职业无法体会到的幸福。 哎,我也真是服了,硬要把这两件事扯到一起,也真是需要有点关公战秦琼的想象力。 从女孩留下的遗言来看,她的黯然离去,不是为了获得片刻的安闲,也不是为了换取一片唏嘘,然后继续沉默,而是希望以生命的代价唤起社会对教育生态的关注,对教师生存状态的改善。 但我还是要强烈呼吁:纵使有一千条理由,一想到活着的亲人一生无法弥补的伤痛,你也应该悬崖勒马呀,姑娘! 痛定思痛,我还是想回到事情的本源谈谈自己的看法,如果说吕老师的悲剧所映射的是不少老师心中的纠结和挣扎,那么到底要靠谁来拯救我们的老师呢? 靠社会?靠学校?我觉得都不太现实,因为社会和学校毕竟不是掌握在我们普通人手中,对千千万万普通教师而言,我们只有不断为自己赋能,才有持续的动力,才能实现自我救赎,创造充盈而愉快的职业生活。 问题的关键,怎样为自己赋能呢?作为一位几十年教龄和学校管理的老兵,我有三点建议。 首先,要树立一种理性的职业观。对教育生态和发展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特别是从大学生变成一位中小幼老师,就像是从空中跳到了地上,第一重要的就是适应环境,这是教育教给我们的基本的生存能力啊。 我们必须学会将浪漫的理想转化成脚踏实地的行动,对生活和环境有合理的期望值,学会把诗和远方转化为人间烟火,才不会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才可能站稳脚跟。 人必须先活下来才谈得上发展,活得有意思,才能活得有意义,是不是? 第二,多跟老同志学学“摸鱼”。为什么在我们年轻教师看来如此不堪重负的工作,他们就能做得从容自如,而且充满快乐?他们知道筛选、淘汰、划重点啊,这里边有很多经验值得学习;也有很多教训,可以借鉴。 世界的微妙之处,就在于取舍之间,有所取必有所舍,才能做得好事情。这些学会了,你就不会感到不堪重负,而是能够化繁为简,驾轻就熟了。 第三,善于提出合理化建议。大环境我们改变不了,但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方式对小环境产生一点影响。请注意,我说的是建议而不是意见。两者的区别是:意见是提出批评而建议是解决方案。 比如面对“双减”和“延时服务”,很多校长和老师一筹莫展,因为它势必延长老师的在校劳动时间,加重老师负担。怎么办?发牢骚解决问题吗?我身边的一位老师就提出一个很好的方案:由“在校老师、退休教师和有相关资质的家长志愿者”组成的一个服务团队,分工明确,优势组合,各司其职,落实了“双减”,妥善解决了延时服务这个难题,不但减轻了教师的沉重负担,而且调动了退休教师和家长参与学校工作的积极性。 在我二十年校长的历程中,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老师,他们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经常对学校的管理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当这些建议被采纳之后,开心的不仅是提出建议的人,也包括所有受益的师生。我作为校长,心中也充满敬意。 事实上,教师工作的辛苦和对职业幸福的感受,并不是相互对立的是非概念,而是客观存在、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成就的一个过程。 走过这段历程,蓦然回首,你会发现,你遇到的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命中无法复制的故事,特别是那些在你的帮助和点拨下,有了觉醒和进步的学生,人生从此发生转折,冲破阴霾,走向光明,摆脱自卑,走向自信,你成就了学生,也成就了自己。 这个过程,充满艰辛,有时要承受委屈,甚至要付出血泪的代价,但正因为你一直坚守爱的初心,教书育人,诲人不倦,你才收获了其他职业无法体味到的属于教师的自豪和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