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都市圈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11月21日 星期二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扶弱助困35年

只为让更多人 看到“光明的力量”

姚国祥和残障艺术团孩子们的合影。
姚国祥

    35年前,当姚国祥怀揣860元艰难创业时,是余姚泗门当地政府提供三间半瓦房给他,让他看到了希望。自那时起,姚国祥就承诺,一定竭尽全力扶弱助困,让他们看到并相信光明的力量。

    在随后的多年里,他安置待业青年,资助100户残疾人家庭;建立残疾人车间,吸纳170多名残疾人进厂工作,帮助其中20多名“00后”听障残疾人登上杭州亚残运会闭幕式表演舞台;他持续援建贵州山区小学,设立奖学金助力当地培养人才……光明的力量,被传递到他接触的每一个困难群体,激发了他们的改变。

    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获得了无私帮助

    今年54岁的姚国祥,是土生土长的余姚泗门人,那时的家乡在他眼里就是“穷!到处都是茅草房、棉花地”。

    1988年,19岁的他拿出学模具技术赚来的860元钱,开了一家生产电器件的小作坊。但很快他就碰到场地资金的难题,这个时候,当地劳动部门划拨给了他三间半瓦房,解决了他的大困难。

    “那是一种绝处逢生的感觉,政府的无私帮助让我看到了一道光,那道光让我浑身充满了力量,永生难忘!”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姚国祥说,如今依旧历历在目。在政府的帮助下,他的作坊由小做大,渐渐成长为年产值近4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他给企业取名“舜韵”,传承尧舜文化、阳明精神,第一点就是要求所有人要“忠恕感恩”,做到“人品、产品、企品”三品合一。

    他要将自己接受的“光和希望”传递出去

    在壮大企业的同时,姚国祥没有忘记点燃自己的那道光,他希望把这道光送给更多处于困境的人。

    2010年,姚国祥走进了贵州雷山县掌雷小学,当时就被眼前的情景震惊了:孩子们面黄肌瘦、缺少营养,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学校没有食堂,孩子们三五成群蹲在地上吃自己带的干粮;没有宿舍,每天走山路、蹚水路来上课;教室是漏雨的,操场是沙石铺的……这个场景,让姚国祥想起了当年创业时的自己,他当场答应出资30万元给孩子们造一幢宿舍楼。

    接下来的10多年里,他每年都要去几次掌雷小学,在他的帮助下,学校建起了教学楼、食堂、塑胶操场、展厅、多媒体教室……如今,他又与雷山县教育局签下了新的10年之约,每年拿出20万元,奖励那些学业优秀的寒门学子,激励他们成才。

    如今,掌雷小学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孩子们的脸上不再有胆怯和生涩,而是脸上有笑、眼里有光,这正是姚国祥渴望传递的那种光和希望。

    受助者闪闪发光的眼神是他最大的欣慰

    姚国祥不仅关注着远在贵州雷山的孩子,还时刻关注着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他的企业,有170名残疾员工,其中,就有走上亚残运会舞台的残障艺术团。

    两年前,姚国祥遇上这帮孩子时,艺术团正面临解散。姚国祥得知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一时没了去处,他于心不忍,将他们接到了余姚,在车间安排了简单的电子元器件插装的活儿,给整个团队开出了每月18万元的保底工资。他知道这帮孩子的梦想在舞台,他没有强制要求他们完成计件任务,每天晚上还留出3小时让他们练习舞蹈,到了2022年,他更是给他们接各种演出,让他们专注表演。在“姚爸爸”的鼓舞下,孩子们奋力拼搏,在宁波“一人一艺”大赛中折桂,今年还入选杭州亚残运会闭幕式演出。当孩子们凯旋归来时,他们脸上曾经的迷茫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姚国祥希望看到的那种光芒。

    35年来,姚国祥没有忘记扶弱助困的诺言,一直在奔走,传递爱和光明的力量,他牢记父亲遗愿,持续多年帮助父亲生前资助的余姚陆埠小山村,不仅提高了对村里老人的补助,还与村委会拟定了乡村发展计划;今年,他又把帮扶残疾人家庭的区域从余姚扩大到了丽水松阳和四川凉山,他还计划把一名患有抑郁症的青年接到自己公司,亲自陪伴,他要让35年前在政府帮助下获得的那种“光明的力量”惠及更多的人……

    记者 张晓曦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