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三江月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11月2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孔浦记忆

    □赵志邈

    孔浦是我早年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它位于宁波市江北区,是典型的浦地。所谓浦地,就是地名中带有浦的地方。浦,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孔浦正是。由此,孔浦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特色终于褪尽,但它们留在我脑海里的印记却还是那么的鲜明。

    A

    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来到孔浦的。在这之前,我听说孔浦是因为有座孔庙和近水而得名。所以,我想它一定是个有着浓重传统文化气息的地方。然而,一到孔浦,我才知道孔庙早已被拆除,就连遗址都少有人知道了,体验民风也感觉不出传统文化气息的浓重。倒是现代工业的文明展现得不俗。数座高大的冷库沿江而立,如远眺的巨人,分明成了孔浦的地标;江边码头,一个接着一个。空中高高的输冰桥、地面长长的输送带,把码头与冷库连成一体。停靠在码头边装冰、充水、加油和卸鱼货的渔轮排成长队,人声、机声,还有汽笛声,昼夜不停。好一派繁忙的景象。这就是孔浦最具特色的水产业。

    这里有两家水产大公司,即宁波海洋渔业公司和宁波水产储运公司。它们都是省属国企,不但占地面积大,职工人数多,生产设施设备也较先进。尤其是宁波海洋渔业公司,职工人数达五千多,是个集海洋捕捞、水产加工、渔轮和网具修造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它几乎成了孔浦的代名字。出门在外,说要去孔浦,常有人会说:“哦,去渔业公司啊。”而作为渔业公司的职工,也常常会透出一种自豪感。记得我去渔业公司报到的那一天,在公交车上碰到渔业公司的一位老职工。他知道了我是去他所在公司报到,就对我说:“你真幸运,能进我们公司。”我说:“是吗?”他说:“这还有假?在宁波我们公司谁人不知道?国营企业,福利条件好,还天天有鱼吃。”我自然被他说得心花怒放。

    让人记忆犹新的是,我入职后,我们公司的鱼货产量一直处于高位。尤其在渔汛旺发的第二、第四季度,渔轮在海上作业,每艘都能在较短的日期内满载而归。而岸上加工、后勤也是三班倒,昼夜不停。那时,公司提出的口号是:淡季不淡,旺季更旺!于是,大马力的渔轮配以大型网具,再加鱼探仪、诱鱼灯等先进设备,全年除台风天外全天候出击,追得鱼群无处可逃。以致大黄鱼等洄游性鱼类有来无回,最后,大黄鱼在海里几乎绝迹。现在想来,那是多么愚蠢的做法!而那时的我们全然不知,大家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这热火朝天的工作中,为高产量欢呼和自豪。

    B

    于是,我们公司步入了全盛时期。公司不但拥有各种先进的设施设备,还增建了大型冷库,冷库还通了铁路。生产的产品更是丰富,除了各种海鲜鱼类,还有各种水产加工制品,如鱼圆、鱼松、蟹糊、鱼酱油、鱼罐头、五香烤鱼干和珍味烤鱼片等。此外,还有鱼鳞胶、甲壳素等水产综合利用产品,真可谓是琳琅满目。与此同时,职工福利也水涨船高。住房条件和公共生活设施都得到改善。卫生院、幼儿园、影剧院、图书馆和公共浴室等一应俱全。在伙食方面,除了保障职工食堂天天有鱼,公司还按人头配给职工每人每月十五斤海鱼,且品质优良。十五斤海鱼虽然不算太多,但在那个几乎一切都要凭票供应的年代,不能不说是一大福利。让外面的人羡慕不已。

    只是对于我来说,这样的福利未必能让我开心。因为我家在农村,亲戚朋友比较多,喜欢吃鱼的总会想到我,尤其是逢年过节或逢婚丧大事,更是如此。但每月十五斤的配额,即使全都给了亲戚朋友,也嫌少。有时甚至自己一条鱼都没吃,还不被待见。记得有一次,我的一位初中同学来找我,希望我给他买点鱼回家。当时,正值月底,我当月的配额已用完,只能向同事借,但想不到的是,同事们也没人有剩余的了。最后,我只能请他理解。然而从此,这个本来和我关系不错的同学,就不再主动与我联系了。尽管多年后,他已释然。但如今想起来,我还是觉得有点遗憾。由此,我真的很认同电视里的那句广告语,“你好,我好,他好,大家都好才是好!”

    处于全盛时期的公司,几乎一切都是蒸蒸日上的,不但海上捕捞生产捷报频传,岸上加工后勤也成果不断,就连文娱体育活动也常常出彩。这当然是基于公司的人才。事实上,孔浦早已是个人才荟萃的地方,这倒是与它早年拥有孔庙是相适的。两家水产大公司不但吸纳了不少全国各水产院校的毕业生,还吸纳了一批如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海运学院等名校的毕业生,这在那个大学毕业生占总人口比率极低的年代是难能可贵的。这些人才的聚集,无疑使两家企业有了较强的软实力,这也正是我们公司能步入全盛时期的原因之一。

    C

    那时,公司的行政级别为县级,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都与政府机关相对应,该有的绝不省略。因此,管理服务机构的庞大和完整也是空前的。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公司的人武部和消防队,其规模甚至大于普通的县属机构。公司的所有渔轮都配有武器,船员都要接受军训。那时海上敌情虽然不多了,但海里鱼还很多,包括攻击性较强的鲨鱼也不少,捕捞时如果网入了巨鲨,网具和船只都有可能被损坏,这时就需要动用武器将鲨鱼快速杀死,以确保人员、船只和网具的安全。因此,大家都十分重视实弹演习,都以取得好成绩为荣。

    至于消防队的规模,那也是为了顺应公司的生产需要。因为那时公司的船只多,用油量大。自然,公司的油库和输油管线也多。船舶停靠码头,维修保养、加油输油也是生产的重要环节。在此过程中,由于船舶结构和设备的特殊性,自然会存在一定的火灾风险。所以,配备相当规模的消防队也就成了必然。

    事实上,人武部和消防队仅仅是公司生产部门的辅助机构,但其有如此规模和专业化程度,就不难想象那时公司的生产实力了。所以,毫无疑问,辉煌的水产业,就是当时孔浦最靓丽的特色。

    然而,除了这靓丽,孔浦却还存在着另一种让人烦恼的特色,那就是基础设施的落后。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孔浦通往市区的马路总是坑坑洼洼,晴天多扬尘,雨天多积水,让行人叫苦不迭。又因为孔浦近水,且地势不高,排水系统能力较弱,每逢台风来临,总会发生内涝,以致厂房、仓库被淹。每当那时,各单位的防台抗台任务就特别繁重。尤其是我们这些青壮年职工,通宵达旦的抢险是常事。记得有一年,内涝特别厉害,我脚上穿着塑料凉鞋,趟水搬运物资,因泡水时间过长,脚上竟长出了水泡,奇痒无比。最后,治疗了好长一段时间,才获痊愈。而另一方面,孔浦的生活用水却不足。自来水管线细长,水压低,水质也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到了夏季,住在楼上的人要想用水,要么等到晚上,要么到底楼的公共水龙头去排队取水。有时甚至公共水龙头也成了摆设,几乎让人发狂。记得那时我和师傅同住在三楼一室。为了用水,师傅特地买来一只水缸,还自制了一台净水机,夏季常常要半夜起来开龙头接水净水,弄得人心神不宁。所有这些,直至改革开放后才有所改善。

    可喜的是,孔浦在这些特色褪尽后,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作为文创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正被赋予新的特色,焕发新的生命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报资讯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Copyright(C) 2001-201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报集团职业道德监督投诉电话:87654321 宁网广告(13819807679)
技术支持: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宁波网 版权所有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