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当地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改造后的象山石浦菜场焕然一新。 |
2008年,宁海县在我市首开先河,探索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今年8月,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深化“四大机制”完善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决定》(下称《决定》),对票决制进行迭代升级,首次规定9月为“民生实事项目集中征集月”,今年“集中征集月”全市征集到14131条项目线索。 1 以“民声”定“民生”,今年征集到14131条项目线索 针对在项目征集和提出环节,群众的积极性、参与率不够高,贴合民意还不够紧;人大代表全过程参与征集选定、监督评价还不够充分等“成长的烦恼”,《决定》从民意征集、项目选定、过程监督、效果评价“四大机制”入手,建立了新的全过程、系统化的推进机制,打造了渠道全整合、数据全归集、办理全闭环的工作体系,从而更加有力推动从“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 同时,《决定》中还蕴含了一些具体的标志性、创新性工作抓手。如,首次提出“常态化征集项目线索”;首次规定9月为“民生实事项目集中征集月”,9月第一周为“民生实事项目市民监督周”;首次规定人大与政府在初定候选项目环节组织会商;首次规定组织开展线上公众满意度测评……这些创新举措进一步丰富了票决制工作的时代价值和实践内涵。 今年“集中征集月”,全市征集到14131条项目线索。这些项目线索通过线上数智分析和线下精准识别后,梳理形成重点项目线索,经专题调研、多方酝酿以及建议项目确定、汇集、会商、论证等工作机制,成为候选项目提交人代会票决。 如何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市人大常委会表示,将通过分析研判、分类处置,一部分转化为民生实事建议项目;一部分,转变成对政府部门的意见建议,转交并督促政府部门办理落实,通过制度化途径反映和反馈民意,帮助人民群众构建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参与权和治理权;还有一部分,转换为谋划实施人大工作的最大民意基础,将其运用到立法、监督、决议决定等行权履职之中。 2 以民意为基础,让民生实事更加可感可知 “最初是我们在力洋镇客运场站改造中遇到了问题,力洋镇党委政府商量下来就说,到人大代表中去听取意见吧。”宁海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徐真民向记者讲述了2008年票决制“萌芽”的事情,在获得人大代表票决通过后,卡壳多年的项目很快变得不再有阻力。 如今,随着层级提升、时代推移,在票决制发源地,它又有了升级版。以宁海县大佳何镇为例,当地基于财政有限的考虑,给项目票决戴上了“紧箍咒”。一是舍弃“带帽”项目,明确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资金为主,不包括配合上级政府组织实施的项目,杜绝将原本要做的事重复纳入。二是设置上限、取消下限,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一般列入重点工程,不再列入民生实事;原本“投资必须300万元以上”的下限被取消,让投资小呼声大的项目也能入选。 “我们还进一步明确,候选项目主要来自人大代表和群众的提议,不列入政策性项目、上级指令性项目。同时也规定,票决落选的项目当年一律不准实施。”徐真民说,宁海县近三年来的民生实事项目100%来自群众的建议,让代表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得到了有效激发。 《决定》提出“会商论证+大会票决”来优化项目选定机制,通过开展公众满意度测评、深化代表满意度测评等来检验民生实事项目的成效。同时,我市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将按“项”进行票决,并根据征集情况合理设置项目数量,力求让代表群众能见名知意、可知可感。 以“民声”定“民生”、让“实事”成“好事”、把“民意”变“满意”。这项奔跑15年的制度,在改革升级中越来越强壮而年轻。 记者 滕华 通讯员 陈裘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