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甬城的落叶不扫街道。 |
|
改造后的桥下空间。 |
|
改造升级后的公厕。 |
【编者按】 一转眼,树叶黄了,天气也渐渐冷了。岁月的车轮无声碾过,给每个人留下不一样的印痕。生活在这座城市,总能感到有一种东西在悄悄地变——那就是她越来越精致了,落叶不扫、席地而坐、公园里与路边各种绿雕、高架上迎风招展的花儿……从今天开始,本报推出城市精细化管理“宁波绣法”系列报道,再次展示不一样的甬城魅力! 城市之美,在于精致;城市管理,在于精细。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水平,规范城市管理秩序,我市综合执法城市管理系统,从精细入手,持续开展常态化整治工作,为广大市民营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让城市美在“面子”、靓在“里子”。 聚焦“更靓丽”,打造市容市貌新范式 高质量推进“道路见本色”。 今年以来,环卫部门深入推进城市道路洁净、城乡人居环境洁净、公共空间洁净等“最干净系列”行动;全面推行市场化、专业化清扫保洁,构建“机器换人”“人机结合”一体化作业新模式;全域推进“道路见本色”专项行动,打造了一批百姓有感、群众有获、发展有能的高品质精细化治理场景。 高水准推进园林绿化科研。 近年来,围绕“公园城市”建设,我市各级园林管理部门多维度开展园林绿化科研工作,积极推动成果转化,助力园林绿化行业高质量发展。比如,针对城区大型桥梁,深入探索立体绿化新模式,历经6年,收集本地野生藤本植物29种、新优藤本植物116种(品种),成功培育藤本植物30余种(品种),荣获实用新型专利4个。 高标准推进生活垃圾填埋场综合治理。 自2020年底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以来,针对填埋场渗滤液污染土壤和地下水问题,我市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填埋场综合治理,多次邀请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所专家,为治理工作“把脉”。各地政府严格按照《生活垃圾填埋场“一场一策”治理方案编制大纲》等要求,采用终场覆盖、雨污分流、垂直防渗以及开挖筛分等方案,实现渗滤液集中收集、规范处置、达标排放,有效控制渗滤液外溢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截至目前,全市12座生活垃圾填埋场均已完成“一场一策”方案编制工作,启动综合治理工作并完成污染控制工程。 聚焦“更惠民”,打造都市品质新形象 加快环卫公厕改造。 目前中心城区建成区范围和县、市(园区)核心区环卫公厕全部24小时开放,70%公厕设置有无障碍设施,其中符合条件的均设置了“第三卫生间”。通过全面推广过滤净化、高能离子除臭等工艺,试点应用中水回用、太阳能供电等新技术,致力打造“无臭公厕”“节能公厕”。 加速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 我市发布了《宁波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管理指引(试行)》,首批开放8个试点公园,落实“一园一策”方案,多形式开展共享活动。各试点公园分时段、分区域开放共享绿地,在城市中心为市民群众提供户外露营场地,让大家在家门口便能沉浸式亲近自然。 推进桥下闲置空间改造。 今年以来,市政公用投资公司已完成甬江大桥(江北侧)、甬江大桥(鄞州侧)、长丰桥、澄浪桥等4处中心城区桥下闲置空间改造,新增停车位200个。通过建设停车场实施环境改造,将原本脏乱、管理无序的空间建设成为整洁有序的停车场。采用无人化智能管理,建设智能道闸、监控等设备,实现线上远程监管。下步,将持续推进夏禹立交桥、三官堂大桥等桥下空间停车场改造建设,进一步释放桥下空间管理能效。 聚焦“更安全”,打造监管服务新模式 提升燃气行业安全防控体系。 城镇燃气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市从“警、严、细”出发,落实落细各项防范措施,努力提升燃气行业安全防控体系。以“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方式,广泛开展社会面燃气安全科普活动。比如,在支付宝平台推出燃气安全科普公益游戏,以赢游戏送礼劵的激励形式,让安全知识传播从被动向主动转型,不断提升群众安全用气意识、提高燃气安全事故应对能力。创新开启“燃气管家”“码上安检”“瓶安社区”基层治理新模式,试行区域入户率从原先的79%提高到99%。 加强城市桥梁超限车辆监管。 为解决城市桥梁车辆超限安全风险大、监管治理难的问题,城管市政部门探索以“科技+治理”的方式,对违规超限过桥车辆开展智慧监管和执法治理。城市桥梁超限电子检测系统目前已覆盖庆丰桥、青林湾大桥、鄞县大桥、西洪大桥等4座桥梁,今年7月运行以来,日均超限车辆从执法初期的111.5辆次下降到14辆次,超限率从1.13‰下降至0.13‰,超限车辆降幅超90%,过桥车辆超载超限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聚焦“更有序”,打造综合执法新实践 多举措推进犬类整治工作。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督察支队围绕遛犬不牵绳、未佩戴犬牌等违规养犬行为,在坚持常态长效管控的基础上,扎实推进犬类专项整治。同时,坚持多媒体多渠道宣传,在地铁、公交、社区等公共场所广泛宣传《宁波市养犬管理条例》。今年以来,公益宣传累计达到1.2万余次,发放资料2.2万余份,积极倡导文明养犬理念,营造文明养犬社会氛围。并通过建立收容备案、防疫诊疗、领养领回等监管制度,对进入收容场所犬只落实“一犬一档”,实现“全流程”登记,确保收容全过程可追溯。 “全链条”优化营商环境。 我市秉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规范处罚事项和标准,推进行政执法“增值化”建设,全面助力营商环境优化“一号改革工程”。强化事前风险提示,综合运用政策辅导、行政建议、规劝提醒、警示告知等方式,为企业提供免费“法治体检”,帮助、指导企业排查处置行政处罚风险问题近5万个。组建营商环境执法监督员,依托“共享法庭”“共治检察室”等,与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开展联席会商、综合研判,实现“一站式”法律服务和纠纷化解。探索基层治理平台和“综合查一次”的数字化融合推进模式,覆盖“一件事”场景76个,有效破解监管缺位、重复检查、多头执法等难题。记者 边城雨 通讯员 刘拥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