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玉堂(右)在做治疗。 |
一名49岁的胃癌患者,因化疗导致肠穿孔之后继发肠梗阻,腹胀难忍,奄奄一息,驱车几百公里从上海到奉化治疗半个月后,满意而归;一名温州患者发现肝脏有个15厘米的巨大肝癌,已无法手术切除,专程来到奉化,两次介入治疗,肿瘤被成功灭活……从去年以来,不少省内外患者专程来到奉化,慕名向浙江省肿瘤医院宁波院区介入治疗科主任陈玉堂求助。凭借独创的介入治疗方法,陈玉堂主任用一根直径仅几毫米的导丝,为众多患者解除了病痛。 严重肠梗阻患者远道而来 介入治疗为他打通营养管道 几个月前,一辆从上海疾驰而来的救护车停在浙江省肿瘤医院宁波院区(奉化区人民医院)门前,车上抬下来的是一名奄奄一息的中年男子。只见他骨瘦如柴,面色苍白,连说几句话好像都要耗尽全身的力气。 原来,这名49岁的男性患者在几个月前确诊胃癌,癌肿长在胃窦部,堵住了幽门,随后又转移到了肠道。患者在上海的医院接受放化疗期间发生了胃穿孔,接受了穿孔修补手术。由于无法进食,患者一直靠从鼻腔放置在小肠的管道获取营养。但守护后不久,医护人员发现患者的这根唯一的营养通道不通了,营养液总是打不下去,眼看着患者的肚子越胀越大,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已经不能再承受手术了。 经过各种尝试,患者的营养通道始终无法被打通。看着奄奄一息的患者,上海的医生建议他去找浙江省肿瘤医院宁波院区介入治疗科的陈玉堂主任。 “这位患者的幽门已经完全被癌肿堵塞,我只能用导丝一点点探索幽门的缝隙。”凭借一根3米长、直径仅几毫米的导丝,陈玉堂经过1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为患者打通了幽门和小肠间的通道,继续下探发现患者的小肠也有梗阻。最终,患者的梗阻段被一一打通,陈玉堂又用支架巩固了“战果”,为患者开通了一条顺畅的营养通道。 “一个多星期后,患者的身体状况明显好转,回到上海继续治疗,之后还经常和我们分享他的近况。”不开刀疏通严重肠梗阻,在陈玉堂主任的职业生涯里,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特别是一些癌性肠梗阻患者专程从外省远道而来。陈玉堂介绍,现在绝大多数的肠梗阻病例,都可以通过介入的方法进行治疗,肠管再通率可以达到90%以上,能在短期内恢复饮食。这种治疗方法的特点是创伤小、不用开腹手术、见效快、成功率高。 肝脏长了15厘米癌肿无法手术 两次化疗栓塞治疗后明显缩小 阻塞供血血管以减少出血、打通梗阻段恢复通路、对无法手术的癌肿进行介入治疗,这是介入治疗主要的治疗领域。常驻奉化后,陈玉堂还成功帮助不少无法手术的癌症患者重获新生。 距离第二次介入治疗已经三个月了,家住温州的肝癌患者李先生(化名)专程来到奉化复查。经过检查,医生发现他的肝癌直径缩小了5厘米,甲胎蛋白指标明显下降。 半年前,60岁的李先生在体检中发现肝脏有一个直径15厘米的癌肿,因为癌肿巨大,切除后剩余的肝组织无法维持正常人体所需,医生建议他接受保守治疗。 李先生慕名来到奉化找到陈玉堂主任,随后接受了第一次介入治疗。“我们直接找到为癌肿供血的肝脏血管,通过介入的方式,直接把化疗药物注入,然后对血管进行栓塞,切断癌肿的血液供应。”陈玉堂主任说,第一次化疗栓塞治疗后,经过检查发现患者体内95%的癌肿已经被灭活,只有一小片区域还存活,于是他又为患者做了第二次介入手术,彻底切断癌肿所有的供血血管。 去年7月1日,奉化区人民医院正式挂牌“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宁波院区,多名浙江省肿瘤医院专家常年入驻,把不少高难度技术带到奉化。 据统计,从2022年7月到2023年10月,浙江省肿瘤医院宁波院区已经开展各种介入治疗300台,其中肿瘤治疗达到83例。为了让自己的看家本领造福更多患者,陈玉堂主任还在奉化收徒,手把手传授他们介入治疗技术。记者 孙美星 通讯员 马碧幸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