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清 近段时间,一种“更适合年轻人的存钱方式”火了——手头宽裕的时候,根据喜好和需求,在各团购平台囤奶茶券、餐饮券、酒店券、门票券等,需要用券的时候直接享优惠,手头紧的时候就退券回款。 12月3日《宁波日报》 在一些人的刻板印象中,“90后”“00后”年轻人大都“想买就买”,花钱大手大脚。然而,从爱逛B1层到人手一件冲锋衣,年轻人的消费观也从“物有所值”向“付有所值”转变,“该省省,该花花”的新型消费形态随之兴起,许多年轻人既愿意为能够愉悦自己的美好东西埋单,也懂得节约经济成本。 从喜欢囤货到热衷囤券,见证了年轻人消费观念的理性与成熟。在物质匮乏年代,囤货能够有效避免“想买买不到”“要买买不起”;在物质生活渐次丰盈的当下,囤货没有太大必要。如果囤货过多,不仅导致预算超支,还会导致资源闲置和浪费。与之相比,精打细算的“年轻人爱上囤券”,说到底就是在确保消费品质的基础上降低成本。 商家推出各种券既是用一定的优惠来“利诱”消费者,也实现了变相的预付费消费——消费者提前享受优惠买券,商家提前“锁定”消费者,“年轻人爱上囤券”本质上是一种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不论是餐饮,还是酒店,抑或日用百货,“年轻人爱上囤券”的核心就在于用较低的成本,来满足消费需要和欲望。与囤货相比,囤券更容易退款,不会造成浪费,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很难说不是一种必然。 “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大城市有更高的生活成本,努力节约经济支出也是一种“生存理性”。囤券成本比较低,相当于先抢占了个便宜的机会,用的话可以享受到优惠,不用的话基本可以全额退、过期退;一些年轻人还利用部分平台“花呗”“信用卡”“月付”等支付方式付款,囤券成为一场无需本金的“投资”。 面对“年轻人爱上囤券”,许多商家也应及时顺应消费文化的转变,努力跟上消费者的步伐,实现二者“文化的相遇”。虽然商家们推出团购券、优惠券让出了一定的利润空间,但却能够提升客流、增加销量,从而实现薄利多销,何乐而不为。 囤券本质上还是一种囤货行为,只不过囤的不是实物,而是虚拟货物。“年轻人爱上囤券”折射了年轻消费群体对性价比及灵活消费的追求,他们不愿意盲目消费,而是要在力所能及范围之内将钱花在最值得的商品之上,真正实现“好钢用在刀刃上”。更进一步说,年轻人也有改善生活、丰富生活的诉求,“年轻人爱上囤券”见证了年轻人的按需消费和量力而行,而不是跟风、从众消费,也不是为了炫耀性、攀比性的符号消费而大手大脚。 “年轻人爱上囤券”固然是一种机遇,商家们却不能本末倒置;如果忽略、漠视商品和服务的品质,优惠券和团购券即使看上再“诱人”,也留不住消费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