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12月0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尿毒症晚期 也绝不放弃

这支肾内科团队 为肾病患者点亮“生命之光”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肾内科团队。

    儿子尿毒症晚期,父亲捐肾救命,医护团队全力保驾护航;腹腔镜下微创置管,为腹透病人开通“生命线”;推出“1+X”的服务模式,为患者建立医疗服务快通车……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熟练开展肾移植手术、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活检等专科性较强的诊疗操作,用技术和爱心为肾脏病患者点亮“生命之光”。

    父亲捐肾给儿子

    团队保驾护航

    相对于血透或腹透,肾移植更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保留劳动能力,实现尿毒症的痊愈。除了公民去世后器官捐献,亲属捐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器官短缺的矛盾,使尿毒症患者在短时间内即可完成移植脱离透析。据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肾内科主任刘江介绍,今年该团队已开展3例亲属活体移植。

    小李(化名)是家里的小儿子,因身体不适送医后被确诊为尿毒症。肾内科副主任徐鹏杰提出,肾移植才能挽救小李的生命。小李妈妈当场表示同意,她愿意捐出自己的肾脏。不过,小李妈妈的身体有慢性疾病,无法承受移植手术,小李的爸爸站出来说:“那就捐我的!”

    进行全面健康检查、充分评估和组织配型匹配后,爸爸的肾脏更为匹配。肾内科联合泌尿外科,立即开始准备肾移植手术。47岁的爸爸是家中主要劳动力,这场移植手术不仅要挽救病重的儿子,更要让爸爸快速恢复,为这个家庭保持经济来源。

    完善术前准备后,小李父子同时被推进手术室。术中,泌尿外科团队为爸爸取下左肾,出血量几乎为零。另一个手术室,小李的肾移植手术开始按计划实施,供肾灌注、修整、移植顺利完成,输尿管里喷出的尿液显示手术成功。

    移植手术顺利完成才是成功的第一步,肾内科接过接力棒,要知道,术后的监护也十分关键。在移植监护团队的精心护理下,小李术后第3天就从ICU转入移植病房,术后一周,患者血肌酐数值已从术前1200多下降至103,肾功能基本恢复,术后半个月就出院回家。目前,小李定期复查的结果都很好,小李的爸爸已经复工。

    自1995年以来,该院已经开展肾移植手术220例。2021年开展活体肾移植资质,这是该院继2013年获取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简称DCD)肾脏移植资质后,拿到的又一张器官移植“许可证”。

    腹腔镜下置管  透析更顺畅

    83岁的黄奶奶(化名)患肾病多年,出现了肾功能衰竭。经过几年的保守治疗,病情逐渐加重,肌酐超过500umol/L,蛋白尿、双下肢严重水肿,需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经当地医院转诊来到李惠利医院肾内科。

    入院后,肾内科副主任王芳发现黄奶奶的住处离医院较远,交通不便,每日尿量仍有1000ml左右,相对而言腹膜透析更适合。考虑到黄奶奶有阑尾切除病史,很有可能存在腹腔粘连的情况,而且存在腹型肥胖,传统的开放式腹透管置管术看不到腹腔内的复杂情况,且切口较长,恢复较慢。王芳团队综合评估病情,最终决定为患者施行极微创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术。

    腹膜透析导管是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导管是透析的永久通道,通畅的导管通路是透析成功关键。选择合适导管,同时采用正确的置管方式,是保证腹膜透析长期顺利进行的关键。

    术中,医生通过腹腔镜直视下进行腹膜透析导管置入,更加直观地看到腹腔是否有粘连或纤维化,发现问题可及时处理,并将腹膜透析管精确地放置在人体最低点,防止其移位。相较传统的手术,腹腔镜下操作更精准,甚至有时候还能发现隐匿的腹壁薄弱点,及时修补,避免后期疝气的发生。腹腔镜下置管切口较小,仅有一个指甲盖大小的切口,黄奶奶虽然年纪比较大,但恢复非常快。

    术后,腹透液在黄奶奶体内出入通畅,原本浑身乏力的症状也得到明显改善。出院后,她带着腹透机回家,每天在家就能完成腹透,省去来回医院的奔波。

    1个月后,腹膜透析专科护士费剑英等人组成的腹透家访团专程来到黄奶奶家中,检查后发现腹透管出口清洁干燥、无渗液,家访团还示范了导管固定以及出口处消毒和护理的方法,并告诉患者一定要定时消毒。

    今年7月,肾内科还成功开展了自动化腹膜透析远程患者管理技术,标志着该院的肾脏替代治疗技术再上新台阶,为尿毒症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推出“1+X”模式

    管理血透、腹透患者

    随着新综合医疗大楼的投入使用,血透中心也得到了全面升级。如今,两院区共有透析床位133张,常规血透机103台。目前,在该中心的血透患者有300人左右,中心管理的腹透患者200多人。

    日常工作中,医护人员十分重视对血透病人内瘘的维护。动静脉内瘘术的血管能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充足的血液,为透析治疗的充分性提供保障,是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线”,通过血管吻合手术来实现。

    每次血透上机前,护士都会先评估内瘘血管的充盈度、内瘘杂音及震颤情况。64岁的蒋先生(化名)在上机前的血管评估还是不错的,但是在血透过程中,机器总是报警,提示可能存在内瘘血流量不足的情况,影响透析的充分性。肾内科陈生医生为其安排DSA下的动静脉内瘘造影,果然发现一段血管出现狭窄。随后,通过极微创的介入手术顺利将狭窄处开通,蒋先生顺利完成了血透治疗。

    据了解,血透中心还推出了“1+X”的服务模式。为每个患者建立了由血透医生、护士、通路医生、患者家属组成的医疗团队,为患者建立一条医疗服务快通车,线上就可咨询答疑。此外,通过专属的工作服务群,也为患者建立了一条覆盖医疗和家庭的社会支持通道。

    身兼数职

    着力提升基层肾脏病

    诊疗水平

    宁波市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副主委单位、宁波市预防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副主委单位、宁波市老年医学学会肾脏病与透析分会主委单位、浙江省康复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副主委单位……经过多年发展,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肾内科的实力获得业界认可,目前拥有两个病区,80张床位;共有27位医生,包括4名博士、6名主任医师和7名副主任医师以及50多位护理姐妹。

    在肾内科专家团队的组织下,至今已举办国家级继教班6次,省级继教班12次。同时,通过送医下乡、送技术下乡,扩大了科室在全市医疗机构的影响,着力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肾脏病的临床诊疗水平。

    据了解,近年来该团队在科研方面也小有成就。目前,主攻四个方向:一是肾性骨病与钙磷代谢相关的研究;二是代谢性疾病相关肾病基础研究;三是肾移植预后与并发症管理研究;四是透析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

    未来,该团队将继续深耕肾内科领域,力克众多疑难问题,为肾脏病患者开启新生活。

    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徐晨燕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