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艺宁波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12月0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磅展览来了!

198件/套文物亮相宁波博物院

东汉鎏金龙纹镜架
秦二世诏版
商中期兽面纹单柱爵

    昨天起,宁波博物院携手上海博物馆,推出“古代中国文明展:礼制·信仰·多元性”特展。

    此次展览共计展出文物198件/套,以上博馆藏青铜器为主,兼有良渚文化玉器、商代骨刻辞、战国钱币以及多件汉代陶器。展品跨越多个文物门类,时间跨度自史前至秦汉,在“古代中国文明”这一核心主题下,展示中华文明曙光初现时的多元面貌,讲述各区域在文明起源和发展中的开放互动,阐释史前至两汉时期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性。

    作为宁波博物院跨年大展,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3月3日。

    四大版块讲述早期文明

    本次展览分为四大版块,分别从政治(王权国家)、礼制(器以藏礼)、文字(字里乾坤)、信仰(生死崇拜)四个层面出发,展现早期文明。

    “王权国家”版块,展品涵盖龙山文化、马家窑文化的陶器以及大量青铜礼器。青铜器的时间跨度从商代延续到战国,大多含有铭文,透露了王权国家征伐异族、开疆扩土、获取资源,以及册封赏赐、朝觐贡纳、团结朝野、拱卫王室方面的信息。

    “器以藏礼”版块,展示了与礼制文化相关的文物。神像纹玉琮、玉璧以及玉璜等玉器,分别来自良渚文化与崧泽文化,一般由贵族或特权阶级使用。而各类青铜礼器组合,如以觚、爵为主的酒器,鼎、簋组合的食器,盘、匜组合的水器,以及列鼎制度,其数量与组合关系是划分权力与社会地位的重要表征。从国家的大型祭祀典礼,到日常生活的祭礼、婚礼、宴飨礼、盥礼等,古代中国的礼制规范反映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字里乾坤”版块,从史前刻画符号,商周甲骨、金文,战国货币上出现各国文字,到秦统一文字,汉代发展出汉隶,回溯了中国文字诞生与早期发展的脉络。

    “生死崇拜”版块,则从含有龙凤纹、兽面纹、鸟纹器物入手,呈现古人信仰、自然崇拜以及生死观在器物上的反映,最终以祭祀禳灾、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的“灾异占祷”章节收尾,结束这场瑰丽的古代文明探源之旅。

    重量级展品不容错过

    本次展出文物,无论从规模、数量、展品等级及学术价值上,都堪称“重磅”。如国家一级文物西周员方鼎,秦二世元年为重申度量衡政策而发布的诏书——秦二世诏版,纹饰华丽繁复、造型略显可爱的青铜戈鸮卣等,都是必看的展品。

    展厅中比较亮眼的一组变形蟠龙纹鼎,五件鼎形制、纹饰相同,尺寸依次递减,实证了西周时期的“列鼎”制度,鼎数越多,所用者的身份地位越高。该组展品常年在上博老馆的固定陈列中展出,这次能来到宁波,机会十分难得。

    此外,大师虘簋、邾公釛钟、史颂鼎、史颂簋、祭祀牛胛骨刻辞等,也都是国家一级文物。

    除了较高的学术价值,文物的艺术价值也令人瞩目。在展览中,可以看到诸多纹饰精美繁复、制作考究的展品。

    东汉长宜子孙连弧纹镜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审美与技艺。这面铜镜为圆钮,柿蒂形钮座,钮座间有铭文“长宜子孙”四字,生动唯美,历经近两千年依然光可鉴人。

    另外一件东汉鎏金龙纹镜架,通体鎏金,弧形的凹槽用于承托铜镜,镜架与铜镜完美匹配,既实用又美观,充分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此次展览难得地将“铜镜+镜架”全套展出,让观众能够从中窥见古人真实的生活场景。

    “这次展览是宁波博物院在时隔14年后再次与上海博物馆合作。”宁波博物院院长张亮表示,14年前,上博携119件/套馆藏欧洲玻璃陶瓷器,作为“见面礼”赴甬,与亮相不久的宁波博物院(原宁波博物馆)首度联展,自此两馆友谊不断深化。

    今年,上博再度携原创展览“古代中国文明”来甬,贺宁波博物院15周年庆,带来了大量馆藏珍品。“青铜重器在南方展出相对较少,作为早期中国的重要礼器,青铜器上体现了许多古人理解世界的方法,以及他们对‘礼’这个字的具象化表达,相信观众看完展览会有收获。”张亮表示。

    记者 顾嘉懿 通讯员 项聪颖 文

    记者 崔引 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