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红人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12月20日 星期三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人堂·岑颖

从“老公姐”的爆红说起

李云霄
陈丽君
作者简介
岑颖,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宁波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宁波市文艺评论奖”获得者。业余从事戏剧评论写作多年,为“宁波有戏”剧评社骨干成员,常年在多种纸媒和网络媒体上发表戏剧评论,著有剧评集《幕间闲话》。
长期通过开设戏剧选修课、辅导学生戏剧社团等方式,开展校园戏剧普及工作,为宁波市文化旅游研究院特聘“校园剧社指导专家”。

    ​如果在一个月前说起“老公姐”“老公不是一种性别,而是一种感觉”这样的话题,我们一定会一头雾水;但现在,甚至连跟文艺毫无瓜葛的门卫大叔也在说“陈丽君”三个字。

    有人认为陈丽君的走红属于“一夜爆红”,只是其颜值合乎中国女性的大众审美所致;《新龙门客栈》的成功也是因为营销炒作。但众所周知,营销是把“双刃剑”,一路“高歌猛进”“搅弄风云”,最终却翻车的营销大有前例。

    没有强大内核为后盾的过度营销,在提升影响力的同时,也必然会带来“徒有虚名”的指责与嘲讽,是积累不起口碑,也难以拥有长尾效应而最终出圈的。所以,爆红并不是“空降热搜”、突破常规的“炒作套路”,而是《新》剧因越来越多的圈外观众的正向反馈,口碑持续累积而“出圈”的结果。

    要知道,在口碑积累的基础上,在抖音、微博上“李镶玉”“陈贾廷”转圈圈直转了半个来月,才“转”来了陈丽君“全网爆红”的“泼天富贵”。

    所以,《新》剧的出圈,显然有着更为多样化的原因。

    首先是作品形式上的突破。就作品本身而言,《新》剧并不完美。但它主打小剧场和“环境式”。“小剧场”注定了其“实验性”血统的同时,也极大地拉近了观众与舞台的距离,带来新奇的观感。而“环境式”,或者也可以称之为“沉浸式”,则注重“客栈”环境的打造和观演互动。

    此外,无论是演员上下场的方式,还是时不时“跳进跳出”的表演方式,都成功地打破了“第四堵墙”,增强了表演的“互动性”,在营造轻松诙谐的氛围感的同时,提升了观众的参与度,增加了产生“共情”的可能性。

    其二是得益于“国潮复兴”的大环境。近几年国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成功在国人中掀起了磅礴的“国风潮”。汉服、国风音乐、所谓的“戏腔”,介绍传统文化的各类节目等,均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此情形下,传统文化的优秀产品,被大众接受显然要更为容易一些。

    当然,还有不可忽视的第三个原因——戏曲本身之美。翻阅网上很多圈外人的评价可知,除了形式,《新》剧吸引他们的重要原因,即在于“美”——演员美、身段美、唱腔美,还有舞美布景灯光无不美;而夸得最多的则是演员塑造人物的能力。

    在被内娱“流量”的徒有其表、剧作的粗制滥造,和中国音乐剧不健康发展所带来的不少剧作“又贵又难吃”的观演体验长期苦虐的大背景下,《新》剧迅速显示出其超高“性价比”;戏曲演员经历长期严苛训练而练就的表演能力,更为观众带去了酣畅的审美体验,使之发出了“原来越剧观众吃得那么好”的感叹。

    最近常听的一句话是:“我戏曲的DNA开关被打开了。”一个人是否喜欢一样东西,不完全取决于那件东西本身“好不好”,还会受到天性、性格、后天审美教育、机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不管是哪一种艺术,都不可能成功迎合所有人。既然如此,不如正视并坚守自己的本真之“美”,踏踏实实地去创作出三观正、情节顺、情感真、表演精、综合美的合乎文艺创作规律的作品。那时候,定然会有更多人发出戏曲中的优秀剧目“比《新龙门客栈》香很多很多”这样的感叹,我们戏曲的未来,也就更“有戏”了!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