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解中每有感悟,潘明杰就记下来。图为潘明杰的调解心得。 |
|
2018年,潘明杰(左一)上门了解情况。 |
1 探索新路径,11年提炼出“三十六计” 潘明杰一头乌发,双目炯炯有神,说话中气十足,一点也看不出已经73岁了。 他退休前是一家物业公司的经理,因擅长调解纠纷,2012年2月被东柳派出所聘为专职人民调解员。 刚一上岗,他就遇到了难事:一名小学生在田径训练时猝死,家长围堵在校门口讨说法。 潘明杰从孩子父母的叙述中获知:孩子爷爷很希望孩子尽快下葬。他决定放弃和孩子父母“正面交锋”,独自来到孩子爷爷家。 孩子爷爷说:“我孙女好几次给我‘托梦’,哭诉自己又冷又饿。” 潘明杰说:“这孩子在学校获得过不少荣誉,一定很爱母校,如今看到父母和老师吵闹,她在九泉之下该有多伤心啊!” 孩子爷爷说:“我孙女死了也难安宁啊!” 潘明杰说:“孩子患有心源性疾病,这种病在哪儿都可能发生意外。” …… 在潘明杰和孩子爷爷的一番对话中,孩子爷爷想通了,然后去做通了儿子和儿媳的思想工作。 几天后,潘明杰给孩子父母送去了街道筹集的2万元慰问金。当孩子父母得知街道还愿意帮着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后,便和学校签订了调解协议。 潘明杰复盘此案发现:再难的案件背后都有一个最佳支点,调解员找到了它,就能快速调解成功。他总结出这次的成功在于抓住孩子爷爷无意中说出的“孩子托梦”的信息,他“无中生有”地说到孩子在九泉之下会很伤心,打动了孩子爷爷。他将这次的经验总结为“无中生有”。 之后,每处理完一起疑难案件,他都总结一条经验,比如“血浓于水”“泰山压顶”“法外施恩”等。11年来,他积累了60多条经验,并提炼出了“老潘警调三十六计”。 去年底,一部讲述社区民警故事的电视剧《护卫者》火爆全网,剧中社区民警周建斌的原型人物之一就是潘明杰。他调解过的“楼上楼下噪音纠纷案”“云海大厦居民与物业公司纠纷案”“无良老板掌掴员工案”等三个案例被写进了此剧本里。在处理这三个案子时,他分别使用了“理应情合”“抽薪止沸”“负荆请罪”三计。 2 与时间赛跑, 5600万元纠纷一天解决 让我们看看潘明杰是如何使用“血浓于水”这一计策的。 2015年7月,潘明杰接手了一个案子:一位10岁女孩的母亲突发疾病去世,女孩的父亲和外婆因女孩母亲的遗产发生了纠纷。为了表示抗议和防止资产被转移,女孩的外婆在女孩父亲的车上睡了一整晚,由外婆一手带大的女孩当天也不肯去上学。 “小朋友,怎么没去上课啊?” “我一去,外婆和爸爸就要打架了。” “小朋友,你会背《七步诗》吧?” …… 在潘明杰和女孩一问一答中,女孩的父亲、外婆和小姨泪眼婆娑。 “血浓于水啊!”潘明杰见各方都动了情,当即组织进行财产分配,女孩的父亲分得63%,女孩分得17%,女孩外婆及小姨分得20%。 和他一起忙活的同事看潘明杰实在太累了,劝他第二天再来清点财产。 “连夜清点,不求细节,只算大件!早一天解决纠纷,孩子早一天去上学!”潘明杰如同一位元帅,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大家。一番忙活,总资产数据出炉,共5600万元。 这场纠纷仅用15个小时就调解成功。 “枫桥经验提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其实就是让调解员与时间赛跑,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让当事人早日走出纠纷的泥潭。”在讲到这起他经手的调解额度最高的纠纷时,潘明杰说。 潘明杰认为,纠纷拖得久了,有时会给当事人带来终生的痛苦,有时还会使纠纷性质发生变化,使事情从民事纠纷变成刑事案件。 他曾接手过一些久拖不决的纠纷,最使他感到痛心的是一起拖了7年的纠纷。 2012年,从四川巴中来宁波务工的小张在出租房里与小偷搏斗受了重伤,丧失劳动能力。小张的父亲认为出租房所在地政府负有责任,一直上访。2019年下半年,潘明杰接手了这个信访案。他坐飞机、乘大巴、转小巴、搭三轮,来到小张家中,了解小张的伤情。最后,小张得到了合理补偿。 小张的父亲在拿到补偿款时说:“老潘,如果我没遇到你,现在可能都自杀了。” 正因如此,潘明杰特别注重在第一时间解决矛盾。有一次,他连续30多个小时不休息,成功调解一起涉案金额1200万元的跨省纠纷。 下转A16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