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三江月 上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12月2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䴙䴘的故事

捕鱼育雏的小䴙䴘
打架的小䴙䴘

    □张海华  文/摄

    在我们身边,有一种极常见的水鸟,无论在郊野的水库、湖泊,还是在公园的池塘、河流,都不难见到它。不过,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我敢说,大多数人并不认识这种鸟;同时,除了观鸟爱好者,也少有人会读、会写它的名字。这种鸟,大名就叫“小䴙䴘(pì tī)”。是的,这是一个古老而生僻的名字,一点都不“平易近人”;不过,鸟儿本身却非常可爱,关于它的故事,相信会让大家“喜闻乐见”。在这里,我就为大家细细说来。

    1

    春秋会换装

    在宁波市区的日湖公园、鄞州公园等湿地型公园中,都很容易见到小䴙䴘。说来有趣,我好几次站在公园的湖边,听到年轻的父母对身边的孩子说:“宝宝,水面上有小野鸭在游呢,看见了吗?呀,它不见了,钻到水底下去了!”

    不消说,这里说的“小野鸭”就是小䴙䴘,一种和鸭科鸟类完全不搭界的鸟。在很多人眼里,凡是在水上游的,只要不是家禽,那么大概都可以称之为“野鸭”。

    当然,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误判,是因为绝大多数人从未认真观察过小䴙䴘,其实它与鸭子的差别甚大:其他不说,鸭科鸟类的嘴通常是长而扁的,而小䴙䴘的嘴却是又短又尖。你若拥有望远镜,再加上合适的距离,就可以看清楚小䴙䴘的长相:小小的、圆滚滚的身体,“眼白”太多的小眼睛闪烁着难以言说的眼神,有点呆萌,有点狡黠,有点警觉……看上去实在有点滑稽。

    小䴙䴘的冬羽(也叫非繁殖羽)与夏羽(即繁殖羽,又名婚羽)完全不同,换羽前后可以说是“判若两鸟”。秋冬时节的小䴙䴘,完全是一只褐色的鸟,羽色比麻雀还单一;喙部也以土黄色为主。而到了早春,小䴙䴘开始“换装”,羽色逐渐变得浓艳起来。在春夏繁殖季,它成了一只近乎黑红色的鸟,尤其是暗红的颈部在阳光下还微微泛着金属光泽;喙也变成了黑色(仔细看,喙尖有一丁点白色),嘴边则具有明显的白色或浅黄色的斑块。对鸟儿来说,它们费尽心思打扮,并不是为了参加派对,而是为了赢得心上人的芳心,顺利举办自己的“婚礼”。顺便说一下,小䴙䴘雌雄同色,故很难从外貌直接区分雌雄。

    入秋后,过了繁殖期的小䴙䴘又会换上“秋冬装”。不过,凡事都可能有例外。去年11月底,在鄞州公园内,我惊奇地看到,在池塘中,居然还有小䴙䴘在喂养雏鸟!而且,这只成鸟的羽色还保持着“春夏装”,与附近早已换装完毕的同类迥然不同。

    2

    会捕鱼的“水葫芦”

    论体长,小䴙䴘只有家鸭的约一半长,尾极短,是个敦实的小个子;论羽色,也十分平凡,并无令人惊艳之处。不过,小家伙也有大本领,其本领主要有二:一,善于潜水捕鱼虾;二,会“轻功水上漂”。

    先说第一项。小䴙䴘有个外号,叫做“水葫芦”。这种鸟时而浮于水面,时而潜入水下,在水上浮浮沉沉宛如葫芦,故名。小䴙䴘平时总是在水面上悠然自得地游弋,捕鱼时,会将身体往前一耸,头先尾后,迅速钻入水下。在高速连拍时,相机有时会抓拍到它最后入水的尾部一撮尖尖的毛。小䴙䴘脚上有蹼,身体灵活,在水底追鱼很内行,在鱼多的地方,有时甚至会看到受惊的鱼儿蹿出水面。

    当然,说起潜水抓鱼,最有名的鸟当属有“鱼鹰”之称的鸬鹚,它们那长长的具备弯钩的喙,绝对是捕鱼利器;而小䴙䴘的喙却又小又尖,跟有些捉虫的雀鸟差不多,居然也能逮住鱼虾——当然,只能是小鱼小虾,大一点的话,它都吞不下。

    至于第二项绝技“轻功水上漂”,则更具有观赏性。小䴙䴘很少起飞,但在某些情况下(比如互相争斗或有人突然接近),它会产生很强的爆发力,突然跃起身来,先在水面踏波助跑,把n个水花抛在身后,那身姿实在是帅极了!跑了几秒后,才会有一段短距离飞行,并很快又落入水中。我注意到,小䴙䴘降落于水面时,并不是双脚先接触水面,而是胸腹直接与水面碰撞(就像飞机没有放下起落架,直接硬着陆一样),乘势滑行一会儿,再恢复游泳姿态。

    另外,喜欢观鸟的人一定会注意到,小䴙䴘总是在水上活动,从不见其在岸上行走。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为了保证其潜水能力,小䴙䴘的腿所生的位置非常靠后,接近尾部——这样的话,就十分便于蹬腿,提供足够的后推力。但凡事有利必有弊,腿太靠后,上岸后平衡性就很差,自然不能在陆地上自如行走。同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小䴙䴘降落时不先放下“起落架”。这一点,古人也早就观察到了,因此有这样的描述:“(小䴙䴘)似凫而小,足连尾不能陆行,常在水中。”凫(fú),即野鸭。

    3

    小家伙也有火爆脾气

    小䴙䴘虽然体小而圆,长得颇为喜感,但一旦发起怒来,那样子也颇有点可怕。在繁殖期,雄性小䴙䴘常为了争夺领地与配偶,而互相追打。那时,常能听到小䴙䴘发出一连串尖利、高亢的颤音,近似于:科、科、科……

    有一年春天,我曾隐蔽在岸边,拍下了两只小䴙䴘打架的全过程。跟人一样,它们在动手之前,先面对面用很高的音调怒骂几声。接着,有一只便率先发动攻击,只见它迅猛地向对方扑去,用尖嘴猛啄对方。双方瞬间扭打在一起,一会儿跳起来猛踹一脚,一会儿摁在水面下翻腾,只见水花四溅,竟分不清谁是谁。打了好一会儿,其中一只终于吃不消了,企图撤退,但其对手已杀红了眼,马上又追上来猛顶撤退者的屁股。最后,失败者被打得肚皮朝天,那胜利者才收手。

    等战斗的硝烟散去,小䴙䴘夫妻开始筑巢。它们的家,真可谓“浮家泛宅”:有的在芦苇丛中,有的甚至在浮动的水草上,亲鸟叼来草叶、草茎等物,简单垒成一个小窝。刚破壳不久的雏鸟长得极为可爱:黑色且多褐色条纹的身体,看上去像个小绒球;粉嘟嘟的小嘴,尖端是白色的;乌溜溜的眼睛,流露出稚气的神情。三四个小宝宝游累了,或者有点风吹草动,就会躲在妈妈(假定是妈妈,其实也可能是爸爸)背部的羽毛中,只探出一个个小脑袋,像坐船一样,甚是自在。当爸爸叼着鱼虾回来,小家伙们便立即兴奋起来,争相钻出妈妈的羽翼,扑腾着柔嫩的翅膀,张开小嘴抢食。当孩子比较大了,不会躲在亲鸟背部羽毛里了,它们依旧会紧跟着父母,吵着要鱼虾吃。

    不过,除了这种温馨的场景,我也见过小䴙䴘“训子”的场面:有只雏鸟不知为何惹恼了父母,只见亲鸟突然跳起来追赶那只雏鸟,把它摁在水下,好一顿揍。当时,我在岸上都看惊呆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