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一则2013年的“旧闻”:陈鸣远制作的段泥点彩笋形水滴,在中国嘉德以115万元成交。 特意在网上查了陈鸣远,发现他可不是一般的人物。 陈鸣远出生于紫砂世家,是清康熙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被称为“壶妖”。 陈鸣远多才多艺,除了制壶,还制作了许多案头陈设的清供雅玩和文房用具,笋形水滴就是其中之一。整件作品细腻写实,栩栩如生,令人拍案叫绝。 看到这个笋形水滴,我想起了二十多年前,曾在宁波妇儿医院附近的一家宜兴紫砂壶专卖店,买过一个类似的笋形水滴。这个笋形水滴,不知道是谁制作的,估计不会是名家,当时没花多少钱买下来的,但也制作得形象逼真,让人爱不释手。这个水滴,一直放在幸福苑家里的书架上。 我很喜欢这个笋形水滴,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笋形水注》,发表在1999年1月9日《宁波晚报》副刊版。 这里应该解释一下“水滴”了。我在那篇文章里曾写道:“水注,又名砚滴、书滴、水滴、研滴、滴子。”所以“水滴”和“水注”是同一种东西的不同称谓,它是磨墨时往砚台滴水的一件蓄水文具。 清代胡煦在《周易函书别集》中提到:“书滴,上下两孔,故可以泄水。此即坎卦上下两阴而中阳流动之义。若使塞其一孔,则一孔不泄。” 后来,这个笋形水滴在一次搬家中不见了,怎么找都没找到。我非常希望有一天能在什么地方忽然发现它,但奇迹一直没有出现,大概率是在搬家时弄丢了。东西没找到,但有几次它在梦里出现了,仿佛还在书架上摆放着。 也许老天爷知道我喜欢,就给了我重新拥有的机会。老的没找到,让我发现了一个新的。我在鼓楼一家小店里淘到了这个新的笋形水滴。这个水滴,和我原先的那个不仅大小差不多,而且形状也很类似,不同的是,颜色比原来的要偏淡黄些,而且这个水滴的笋背上多了一只青蛙。这只青蛙的形象倒也逼真,但我很不理解,为什么笋背上要放一只青蛙?这里有什么典故吗?我网上查了一下,找不到答案。 这两个笋形水滴,我更喜欢老的那个。加了青蛙,破坏了笋的整体性,有点画蛇添足。虽然有美中不足,但我还是把它买了下来,重新把它放在了书架上。 我又拥有了笋形水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