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都市圈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4年01月03日 星期三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在肝脏内“挖隧搭桥”到一桥飞架“悬崖”

于志海:穿着25斤重的铅衣,做比绣花还精细的手术

于志海(右二)在与患者沟通中。

    “于医生,急诊有患者大出血,需要尽快止血。”“于医生,我两年饿瘦了40多斤,你要救我。”……于志海是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滩院区血管介入科主任,穿着25斤重的铅衣,做着比绣花还精细的介入手术是他的日常。

    1

    肝脏内“打隧道架桥”

    命悬一线的患者一针获救

    近日,宁波市民李先生饭后大口呕血,全身的血几乎吐光,血压低至85/42mmHg,命悬一线。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室里,于志海凭借精湛技术,从患者颈静脉扎入一根管子,快速、精准地由肝右静脉穿刺门静脉左支,在本来没有血流关系的肝静脉和门静脉之间架起了一根“人工血管”,又迅速精准栓塞出血点。手术只用了40分钟,李先生被救了回来。

    于志海介绍,团队擅长用这一TIPS手术(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导致的消化道出血。手术类似于在肝脏内挖隧道,架高架桥,具有创伤性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于志海清晰地记得,2013年,他在宁波率先独立开展TIPS手术。患者是一名16岁女孩,睡觉时经常吐血,肝脏曲张血管比正常情况粗5倍左右,并有明显持续增粗趋势。

    “手术中,我做了两件事。一是堵,在最短时间内封堵出血口;二是疏,用支架架起高架桥,新建一条血管通道。”于志海说,工程建设中,都是路修好了再通车,而在介入手术中,只能边架桥铺路边通车,不容许有任何闪失。术后7年,女孩没有再吐过一次血。后来,女孩因为其他疾病离世。母亲特地找到于志海致谢:“于医生,感谢你让我女儿多活了7年。”

    2

    一桥飞架“悬崖”

    两年饿瘦40多斤的男子恢复正常饮食

    上个月,42岁的冯先生找到于志海时形销骨立,他确诊肝病10多年,两年前开始呕血,饿瘦了40多斤。血管造影显示,其食道胃底有大量曲张血管,增粗明显。他辗转多地求医,由于门静脉闭塞,没法接受常规的手术。

    这对于志海来说不是“新考题”。早在2020年,他就在思考如果患者门静脉闭塞,不能架桥的话,有什么新的方案。

    基于长期准备和经验积累,于志海为冯先生实施TEPS手术。他创新地把“桥”架在了下腔静脉和肠系膜静脉之间,“手术类似于在两面悬崖上搭桥。一旦穿刺失败,桥没有搭好,血流就会像疾驰的汽车跌落悬崖。”

    手术很成功,冯先生4天后就出院了。这次来复查,他很开心:“能吃肉了,水果也能放心吃,还敢去运动了,生活的乐趣回来了!”

    从消化道、产后、多发伤等血管破裂救治到眼动脉溶栓等闭塞血管救治,从主动脉夹层抢救到肝癌等肿瘤的介入治疗……目前,医院只要和血管相关的疾病,都可能有血管介入科医生的身影。

    3 

    “做医生,心一定要定”

    不辜负每一个患者的信任

    “做医生,心一定要定,才能不辜负每一个患者的信任。”于志海说,医生在个人所能及的范围内,要尽可能吸收新的知识,创新手术方式,不断跟国际、国内某一领域领先的教授跟台、学习。

    自建科以来,于志海带领团队不断探索和创新,先后申请并开展了1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这些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为患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填补了医院的多项空白。于志海说,希望随着医药科技的进步、治疗方式的创新,能不断提高介入治疗能力并降低费率,为更多患者谋福祉。

    于志海的业余爱好是组装电脑和拼乐高。他笑着说,组装电脑和拼乐高都能起到静心的作用,拼乐高还能培养空间感和距离感,对开展介入手术也有裨益。

    记者 王颖 通讯员 庞赟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