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852年《汉字活字印模》封面。受访者供图 |
近日,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学术代表徐春伟在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网站,发现了《汉字活字印模》(Specimen of the Chinese Type)全文电子档案。 该书由宁波华花圣经书房印刷出版,以往较少被关注。该书所提及的汉字活字印模技术,反映了19世纪西方对中国汉字印刷术的掌握水平。 据介绍,此次发现的《汉字活字印模》有1852年、1859年两个版本。两书封面相似,除了英语书名,还有版权机构名。封面底部是华花圣经书房的英语名及出版年份。 华花圣经书房的创始人柯理是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一家报社的员工。他后来成为美国长老会派往中国教区的印刷工。1843年10月,柯理夫妇携带印刷机和字模,同另一位美国医疗传教士麦嘉缔离开纽约。1844年2月,他们抵达香港后便开始思考铸造汉字字模,同时实验汉字印刷。 1845年7月底,柯理北上宁波。是年9月,他在江北卢氏宗祠建立了中国大陆第一家机器印刷机构——华花圣经书房。1847年,柯理离开宁波,印刷厂由美国传教士娄理华、克陛存等人继续负责。 由《汉字活字印模》可见,华花圣经书房一直在尝试改进金属汉字印刷技术。该厂将汉字按笔画拆分为印模,每个印模以阿拉伯数字排序。这种技术显然有益于中国印刷技术的现代转型发展,同时还改进了分工协作,提升了印刷效率。 凭借新型印刷术,在1845年至1860年间,华花圣经书房共出版书刊上百种,其中有天文、地理等科普书籍,知名的有玛高温《日食图说》《航海金针》、祎理哲《地球图说》、丁韪良《地理书》《地球图》等,“这些书籍都代表了当时中国最高的科普水平,反映了当时宁波江北也是一处‘我国近代科普文献中心’。”徐春伟说。 记者 顾嘉懿 通讯员 万凡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