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尾鸭 |
|
疣鼻天鹅 |
□张海华 文/摄 去年年初,我曾在晚报副刊的“博物”版面上写过一篇题为《“加新”快乐》的文章。文中说,大凡自然观察(或摄影)爱好者,都有一个特殊的“癖好”,就是追求“加新”,也就是说增加了个人原先未曾目击或拍到过的物种;若能“加新”,往往比“加薪”还快乐。 转眼一年过去了,去年年末,我又连连“加新”,拍到了浙江罕见的两种水鸟,分别是疣鼻天鹅与长尾鸭,真的特别开心。 “大鹅”来到古镇旁 去年12月26日,慈溪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长施建庆告诉鸟友们,说是在慈溪的一个湖中出现了两只疣鼻天鹅。这消息顿时令所有人大吃一惊,大家第一反应都是:这两只天鹅莫非是从动物园逃逸的? 后来,施建庆讲述了完整的发现、求证过程。原来,12月26日早晨,当地一位网名“观海喂鱼”的摄影师来到慈溪鸣鹤古镇拍照,在附近湖泊中看到两只奇怪的“大鹅”。他马上用手机翻拍了相机屏幕上的图片,然后发给施建庆,并问:这是家养的鹅还是野生的天鹅?有着多年鸟类摄影经验的施建庆一看,也有点吃惊,因为两只“鹅”的体形特别大,不像以前见过的野生小天鹅;再仔细一看,才确认是一对疣鼻天鹅。 “我想,这对疣鼻天鹅会不会是从哪里逃出来的?于是马上与宁波野生动物园和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取得了联系,对方工作人员仔细检查了园内疣鼻天鹅数量,确认饲养的疣鼻天鹅没有减少。”施建庆说。 消息传出后,在接下来的多日内,多位来自宁波、杭州的资深鸟类摄影师赶到鸣鹤古镇,拍摄这对天鹅。经仔细观察,发现这两只天鹅羽毛完整,无脚环,在湖中频繁进食,飞行亦正常,且对人始终保持一定的警戒距离,由此判断它们应该是野生疣鼻天鹅。 12月27日早上,我也来到鸣鹤古镇,刚在湖边停好车,一眼就看到,远处的湖面上飘着两“堆”白色的大东西。之所以说“堆”,是因为当时这两只天鹅向后弯折了脖子,把喙插到背部羽毛中,正在睡觉休息。过了好久,它们才舒展了身体,开始慢悠悠地游荡,不时将脖子探入水下觅食。 在望远镜里,我清晰地看到,这两只天鹅体形略有差异,其中一只稍大,为雄鸟,相对较小的那一只是雌鸟;羽毛雪白,唯有脖子部分为很淡的棕黄色。它们的喙是红色的,特别鲜明;额头前方有突出的黑色疣状物,故名疣鼻天鹅。这对疣鼻天鹅总是形影不离,姿态优雅;偶尔相对而游,在即将交颈之际,那修长而弯曲的脖子还会凑成一个爱心的形状(即“比心”),特别有意思。当地人告诉我,这两只“大鹅”在近一个月前出现的,此后就一直在这个湖中。 中国的野生天鹅就3种,分别为小天鹅、大天鹅与疣鼻天鹅,其中疣鼻天鹅是个子最大的。原先,每年都有小天鹅来宁波越冬,而未见另两种天鹅。这对光临慈溪的野生疣鼻天鹅,为宁波新增了一个鸟类分布记录。疣鼻天鹅在中国北方并不罕见,但在浙江极少见到,前几年,仅在台州、温州有过零星记录。这次出现在宁波的疣鼻天鹅,应该也属于“迷鸟”,即迁徙过程中偏离了正常方向或目的地的鸟。 “北极来客”现身海边 无独有偶,在发现疣鼻天鹅仅仅两天之后,在象山海边又有重量级鸟种现身:长尾鸭。这也属于宁波鸟类新分布记录,其发现者是一位网名“海海”的鸟友。 去年12月28日,“海海”和多位鸟友来到象山县道人山海边的一个大型水塘,原本是要寻找日前出现过的斑脸海番鸭,结果无意中瞥见一只喙部短圆、脸部偏白的小型野鸭,其“气质”与寻常野鸭很不一样。当“海海”准备细看时,它却不见了踪影,那块水面上只有一群常见的白骨顶(一种羽毛黑色、额头白色的秧鸡科鸟类)在游弋。过了好一会儿,才见到这只独特的野鸭冒出了水面,原来它刚才潜水下去觅食了。这下看清了,它居然是一只极其罕见的长尾鸭! 长尾鸭繁殖于北极圈的苔原地带,其雄鸟的中央尾羽特别长,故得其名。在秋冬季,长尾鸭会南下越冬,通常栖息于离岸较远的海面上,有时也出现在海边的水塘与河流中。在中国,除在辽东半岛的外海有长尾鸭的稳定越冬记录外,其余地方均很少见,出现在华东沿海的长尾鸭一般被认为是“迷鸟”。去年秋冬,在象山发现长尾鸭之前,舟山海边已出现一只长尾鸭。两地发现的均为雌鸟,故它们均没有长长的尾羽。 12月29日下午,我赶紧前往道人山。刚到那个大水塘边,就见到一只少见的暗绿背鸬鹚在近岸的水上游弋,它不时下潜捕鱼。当时我心里暗喜,觉得今天运气不错,或许长尾鸭就在前面等着我。然而天不遂人愿,我沿着塘边的路反复找啊找,所见到的多数是白骨顶以及一些常见野鸭,始终没见长尾鸭踪影,最后失望而返。当天晚上,舟山鸟友“易寒”告诉我,自从11月18日在舟山发现长尾鸭以来,它一直栖息在海边的河沟中,可以保证拍到。这么一说,我就心动了,刚好12月30日是周六,于是决定前往舟山拍鸟。 那天上午来到舟山海边,发现那里的环境跟象山的道人山非常相似,即都是海边的大型水塘,水塘中有很多野鸭、鸬鹚、白骨顶之类的水鸟;唯一不同的是,在舟山那地方,与大水塘隔着一条长着芦苇的砂石路的,是一道狭长的河沟。我沿着小路慢慢走,不时用望远镜搜索远处的河面,果然,没有多久,就看到一只偏白色的鸭子漂浮在水面上,正是长尾鸭!心中大喜,赶紧举起长焦镜头,对准它按下快门,先记录一下也好。 它不停地潜水觅食,在水下的时间相当长。我才低头调整了一下相机,抬头却怎么也找不到它了。无奈,只好继续往前走,走了一两百米后倒又见到了它。可是,没等我进一步靠近,它就起飞了,降落在大水塘的中央。它处在远处逆光的位置,拍摄价值不大。因此,我干脆在石头上坐了下来,在暖暖的冬日阳光下,通过望远镜仔细观察它。这只长尾鸭在水中扑腾洗澡,还不时站起来扑打几下翅膀,看上去非常惬意的样子。 不久之后,它又起飞了,不见了踪影。我沿着砂石路往回走,果然,很快又见到了它——还是在山塘中,跟几只白骨顶混在一起。但令人懊恼的是,过了一会儿,那群白骨顶突然起飞了,于是这只长尾鸭也跟着慌里慌张地飞走了。后来,我干脆躲在了路边的芦苇丛中,等长尾鸭主动游近。等了很久,它终于出现了,应该没有发现我;但奇怪的是,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它再次起飞,而且瞬间就飞过了我的眼前。由于猝不及防,我还是没有拍好! 不过,我还是挺开心的,自然探索与摄影嘛,本来就是惊喜与遗憾相互交织的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