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焕军在年会上讲述。 记者 薛曹盛 摄 |
|
“本恩根”团队成员现场送福。 |
十年公益路,“益”路向阳行!“本恩根”公益团队从2013年到现在,走过了十年。“浙江好人”潘焕军从一个人带动了千余人。这个公益团队走过贵州、云南、四川、湖南、新疆、吉林以及浙江丽水、衢州等地,结对帮扶了3000多名贫困学生。 1月6日晚,乐善有恒——“本恩根”2023爱心慈善公益年会暨颁奖典礼在鄞州钟公庙街道都市森林辖区举行,年会上讲述了一群人和“本恩根”的故事。 结对帮扶,不仅是一张张如约而至的汇款单,更是遇见一个个被“点亮”的人生。 一个人带动了千余人 为什么会走上这条公益路?现场,“浙江好人”潘焕军讲述了自己20年坚守公益的初心。“小时候家里贫困,我一直有个想法,等经济条件好了,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他首先想到的就是结对贫困学生,帮他们实现上学梦。“做人做事不能忘本,要懂得感恩,这就是‘本恩根’名字的由来。” 2004年,潘焕军和4位朋友,在广西德天地区花了整整5天,寻找可以结对的贫困孩子。 “我们一路走一路问,但没人搭理我们,甚至有人把我们当成了骗子。”第一次广西之行,他们一无所获。 转眼到了2012年,潘焕军在杭州参加了“1818黄金眼”发起的“彩虹计划”,当场结对了两名贫困学生。那次结对,让他重拾信心,“确实有很多孩子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一定要想办法找到他们。”潘焕军说。 2013年12月,潘焕军来到贵州,挨家挨户走访。“很多家庭家徒四壁,别说像样的电器,甚至连一盏灯都没有,餐桌上只有一碗咸菜土豆。”那次走访让潘焕军感触颇深,他更加坚定了自己要走的路。 贵州之行,潘焕军拿到了160名贫困学生和4名孤寡老人的基本情况。回到宁波后,他发动家人和公司员工一起整理资料,他们成了“本恩根”公益团队最早的一批志愿者。 2014年1月7日,潘焕军在宁波举办了一场现场结对活动,40米长的结对墙上,张贴着来自贵州的贫困学生和孤寡老人的信息。一张张让人心疼的照片,一个个贫困的家庭,都让爱心人士动容。活动当天,130多名贫困学生及4名孤寡老人全部结对完毕。 此后,“本恩根”公益团队越做越大,目前已经集结了千余名爱心人士。 他们的人生被“点亮” 从2013年12月到现在,“本恩根”公益团队已走过十年。要扶贫先“扶智”,团队成员的脚步走过贵州、云南、湖南、新疆以及四川大凉山、吉林延边、浙江丽水、衢州等地,累计资助了3000多名贫困孩子。 因为“本恩根”,很多孩子的命运悄然改变。当日的颁奖典礼上,一段《我与“本恩根”》的视频,打动了很多人。 “我从2018年开始结对‘本恩根’公益团队。‘本恩根’和杨妈妈,都是我生命中一道美好的光!” “2014年我结对了‘本恩根’,爱心人士的资助帮我解决了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使我能够安心地完成接下来的学业。” “希望我能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努力成为下一个爱心人士!” 结对孩子朴素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被“点亮”的人生。结对,不只是一张张汇款单,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维系,一种爱心的接力。 “本恩根”十年公益路上,离不开一个人的默默支持,她就是“本恩根”的大管家——潘焕军的妻子梁青林,大家都亲切地喊她“嫂子”。“丈夫既然选择了公益这条路,我肯定会义无反顾陪着他一直走下去。”梁青林说。 这些年,很多爱心人士都委托“嫂子”帮贫困学生采购爱心物资。“孩子长得快,买之前要核对他们的尺码,每个孩子要选不同的款式,只能一件一件挑。”最多的时候,梁青林要帮150多个孩子采购服装,从采购到寄送要花一两个月时间。 结对的孩子们上大学了,找到工作后赚了第一桶金,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 静待花开,这是“本恩根”团队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记者 薛曹盛 通讯员 张珂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