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东南财金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4年01月11日 星期四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A股去年IPO成绩单来了

宁波稳居全国第九

上市公司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随着2023年落幕,各城市A股IPO成绩单也“浮出水面”。2023年,A股市场迎来313家新成员,融资额达3564亿元。上交所、深交所IPO融资额分列全球第一、第二。

“双创”大引擎

2023年,全面注册制正式实施,从“8·27”新政IPO阶段性收紧,到北交所“深改19条”……多项改革举措相继落地的同时,A股IPO上市竞争也呈现一些新特点。

从板块分布来看,“双创”板块(科创板、创业板)依然是A股IPO的主阵地。2023年,在A股313家新成员中,创业板、科创板分别占了110家、67家。其中,创业板IPO数量居首位,占比超35%;科创板以1439亿元融资额位列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北交所进入快速发展期,IPO数量达77家,占A股去年IPO总数近25%。

从行业分布来看,工业及材料、信息技术及电信服务、消费行业的IPO数量、筹资额均位居前三。前十大IPO中,半导体企业包揽前三名,融资额占比超50%。

可见,持续输血制造业、突出科技创新、赋能“专精特新”、走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已成为当前资本市场的主旋律。

作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第一年,2023年,注册制IPO企业合计达290家,占全年IPO总数的92.65%。

与此同时,2023年A股IPO持续放缓,尤其是“8·27”新政后IPO阶段性收紧,年度IPO数量创近4年来新低,比2022年减少了115家。

其中,科创板IPO数量更是从2022年的124家,减少近一半,至67家。这或许与前几年科创板“大放水”,市场炒作多有“泡沫”之虞,加上监管不断趋严,市场逐步回归理性有关。

“地表最强市”

上市公司是区域经济的晴雨表,IPO则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和产业结构优化布局的重要指标。

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仍是IPO最活跃的两大经济区域。2023年,这两大城市群A股IPO近200家,占全国IPO总量的近三分之二。其中,江苏、广东、浙江IPO数量分别为58家、51家、47家,居全国前三。这三地也是目前国内拥有A股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省份。

从城市来看,2023年A股IPO“纳新大户”依然是上海、深圳,分别新增25家、23家。而“地表最强地级市”苏州的IPO数量竟追上了北京,均为20家,并列全国第三。

截至2023年末,A股上市公司总数及总市值排名前十的城市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苏州、广州、南京、无锡、宁波、成都(贵州茅台一家独大的遵义市除外)。宁波以总数120家、总市值1.22万亿元,稳居全国城市第9位。

从IPO板块分布来看,苏州“双创”板块(科创板、创业板)IPO数量分别为7家、9家,均处于全国第一梯队;其北交所IPO企业也有4家,仅次于北京,与无锡并列全国第二,赶超上海、杭州、深圳。

从IPO行业分布来看,苏州、无锡、南京以半导体、生物医疗、信息软件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集群已蔚然成风,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正强势崛起。而杭州,信息通信技术与IT服务业持续发力,自动化装备、环境治理、安全护卫等数字经济产业开创新格局,迸发出蓬勃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西南重镇”重庆、江苏“四小龙”之一的常州、“中部新秀”合肥,在去年的IPO大角逐中均表现亮眼,分别斩获9家、7家、7家上市牌照。

这与三地新兴产业前瞻性布局是分不开的。重庆抓住“成渝双经济圈”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汽车制造、生物医疗、先进装备等产业,且成集群发展之势;常州早在10年前就明确包括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新能源、智能电网在内的十大产业链,打造新能源之都;合肥在蔚来、比亚迪等造车新势力加持下,打造新能源汽车之城,并大力招引半导体、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项目落地,成为新型工业化的后起之秀。

“宁波军团”得与失

2023年,宁波A股IPO可谓一波三折,自年初舜宇精工、一彬科技脱颖而出后便寂然无声,直到11月中旬才传来夏厦精密敲钟的声音。而12月13日、15日、21日,丰茂股份、索宝蛋白、西磁科技更是密集敲钟。全年新增A股上市公司6家,总数达120家,稳住了全国城市第9的位置。

其中,余姚、镇海分别新增2家,慈溪、北仑各1家。宁波各区(县、市)A股上市公司数量更新为鄞州27家(含高新区10家)、北仑19家、余姚16家、慈溪13家、海曙和江北各10家、镇海和宁海各8家、象山7家、奉化2家。

近年来,余姚在IPO角逐中大放异彩,最近4年共新增上市公司10家,保持每年至少上新2家的速度。其中,2021年更是新增了4家。

余慈地区是我国县域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小家电制造业基地,制造业基础雄厚,民营企业活力充沛。近年来,余姚依托宁波中意产业园等园区,大力引培集成电路、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涌现了江丰电子、容百科技、甬矽电子等一批科创实力雄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余姚也是迄今为止宁波企业IPO上市渠道最全面的区域——科创板有2家,创业板有4家,沪市主板有8家,深市主板、北交所各1家,舜宇科技等则挂牌港交所。

目前,在前十大城市中,“双创”板块上市企业数量,宁波处于相对弱势。宁波A股上市企业主要集中于汽车零部件行业(22家)、通用设备(12家)、电力和电网设备(6家)、建筑及房产开发(6家)等传统优势产业上。而光伏设备、新能源电池、光学光电子、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数量较少,软件开发仅1家。与苏州、杭州、南京、无锡等兄弟城市相比,宁波产业结构中传统有余而科创力不足。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A股“宁波军团”的主力军,也是宁波制造业的“金字招牌”。目前,宁波上市企业中共有17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约30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目前,宁波共有83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5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些“国字号”企业是宁波得天独厚的资源和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

新形势下,如何让这些企业成为新型工业化、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以及活跃资本市场的“尖兵”,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记者 诸新民 见习记者 张恒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