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三江月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4年01月1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宋朝象山故事

□孙武军

宁波象山县位于东海之滨,6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生活。塔山遗址由新石器时代直至商周。出土的商周青铜器中,有一只青铜鱼钩,和现代鱼钩几乎一模一样,可称为“中华第一鱼钩”。

A

唐神龙二年(706),象山立县。因治北有山,“形似伏象”,故名象山。广德二年(764),由隶台州改属明州。象山为沿海半岛,位于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三面环海,经济文化发展较慢。唐明州所属四县中,鄮、奉化、慈溪皆为“上县”,而象山仅为“中县”,也有志书称为“下县”。

北宋嘉祐三年(1058),有一位江苏丹阳人叫顾方,来到象山半岛任县令。他一到任,就召集县中父老,询问民间利害之事,以及境内士民善恶者。善者,他就亲自去拜访,勉励他不要懈怠,坚持为善。恶者,他也去开导教育他戒除恶行,修养善行。他又修缮县学,建立讲舍。他还抽空亲自去学舍讲课,鼓励青年上进,象山学风大盛。过了一年,象山民心便大为感化,民风向善。不久,顾方患病。县邑民众一个接一个出钱到塔庙去为顾方祈祷,有数千人之多。还有十三人为顾方割股疗疾。顾方还是一病不起,终于去世。象山百姓“百里之内,号泣思慕,如失父母,与立祠,以岁时祀方”。时任明州知州的钱公辅,和顾方是江苏同乡,他记下顾方的事迹,在祠中铭刻立碑。

这个象山故事,是北宋王辟之在他所撰的《渑水燕谈录》中说的。王辟之是山东临淄人。他在《渑水燕谈录》序言中写道:“今且老矣,仕不出乎州县,身不脱乎饥寒,不得与闻朝廷之论、史官所书;闲接贤士大夫谈议,有可取者,辄记之。”可见象山顾方的故事,他也是从士大夫的谈论中得知的。割肉疗亲,本都是为了父母,是至孝勇举。可顾方一个外人,象山百姓竟有十三人为之割肉,如此受民爱戴的好官,深深感动了他。他只恨自己官微言轻,不能将顾方列入正史,传为循吏。

B

《渑水燕谈录》中,还记了一则象山故事,则反映了明州与高丽的往来。

宋初与高丽建立了朝贡和通商关系。高丽通过水路派遣使节来宋,两国之间官方使节的往来日渐频繁。由于走北路登州(今山东蓬莱)线,有较大概率遇见辽国水军,后改走南路明州(今浙江宁波)线,以明州为出入口岸。

元丰三年(1080),朝廷命申请去日本、高丽者,必须经明州市舶司申报批准;南方沿海各州、县船舶,去日本、高丽者也必须在明州签证。明州正式成为两国官方与民间贸易的往返口岸。正如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所说:“自元丰以后,每朝廷遣使,皆由明州定海放洋,绝海而北。”

高丽几乎年年都遣岁使来朝贡。明州城内高丽使节纷至沓来,队伍庞大。浩大的接待费用,只能靠明州府自筹资金,明州不堪重负。到了徽宗政和年间(1111-1118),楼异来任明州知州。他竟将明州城西的广德湖废湖垦田,以湖田租金充当接待高丽使者的费用,在镇海口造了二巨船及画舫百艘,在明州城建了高丽使馆,这都是后话。

元丰(1078-1085)有一年,高丽贡使朴寅亮至明州。象山县尉张中以诗送之,朴寅亮也以诗酬答。寅亮答诗序有“花面艳吹,愧邻妇青唇之敛;桑间陋曲,续郢人白雪之音”之语。此事传到朝廷,有关官员就弹劾张中,说中小官,不当外交夷使。奏章上,神宗看了,问左右“青唇”什么意思?皆不能对答,就问赵元老,元老奏:“荒诞无稽的话,不敢让圣上听闻。”神宗再让他说,元老就说《太平广记》中云:“有睹邻夫见其妇吹火,赠诗云:‘吹火朱唇动,新添玉腕斜,遥看烟里面,恰似雾中花。’其妇告其夫曰:‘君其不能学也。’夫曰:‘汝当吹火,吾亦效之。’夫乃为诗云:‘吹火青唇动,添薪墨腕斜,遥看烟里面,恰似鸠槃茶。’”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有个人的邻居丈夫见妻子吹火做饭,就为她写了一诗,把妻子描写得非常美丽:朱唇、玉腕、恰似雾中花。这人的老婆就对他说,你能不能学学人家。他说,你吹火吧,我也会写。他也写了一诗,说老婆青唇、墨腕、恰似鸠槃茶。鸠槃茶,俗称冬瓜鬼。这鬼身宽超过身高,没有脑袋也没有腿,形状酷似冬瓜。佛书中说这种鬼食人精气,主梦魇。做梦时遇到梦魇,似清醒却动弹不得,正是由于鸠槃茶作怪。这丈夫很有幽默感,调侃老婆没有自知之明,自己这个模样,也想和邻居的美妻相比。

这个赵元老是谁?有学者考证,其人史不载录。宋人朱弁《曲洧旧闻》记载:“赵元考彦若,周翰之子也。无书不记,世谓著脚书楼……元丰间,三韩人使在四明唱和诗,奏到御前,其诗序有‘惭非白雪之词,辄效青唇之唱’之句。神宗问青唇事,近臣皆不知,因荐元考。元考对:‘在某小说中,然君臣间难言也,容臣写本上进。’本入,上览之,止是夫妇相酬答言语……”原来阐释青唇典故的,实为赵元考。

C

朱弁于建炎元年出使金国,被扣留长达十七年。被羁其间,思念故国,著述《曲洧旧闻》。所记赵元考逸事不够准确,估计是朱弁所听到流传的赵元考逸事已走样,所以不如王辟之所记翔实准确。赵元考是山东临淄人。时人论其“内行修希,节操坚正,博学强记,沈酣书林“。所以王辟之说“元老之强记如此,虽怪僻小说,无不该览”。王辟之与赵元考是同时人,又是同乡,不会将他的名字错写为赵元老。应该是《渑水燕谈录》雕版刻误。

朱弁所记赵元考逸事,应与王辟之所记为同一事件的不同记载。“三韩”即为高丽。高丽使节朴寅亮在明州,可能是要离开明州之际,明州官员宴请送行,诗词唱和,其乐融融。象山县尉张中以诗送之,朴寅亮也以诗酬答。这个朴寅亮,汉学功底极好,用典既知《太平广记》这类怪僻小说,又知宋玉《对楚王问》中的《阳春》《白雪》。有些奇怪的是,诗词唱和是在明州城中,这个象山尉张中为何会在此?县是偏远的象山,县尉类似县公安局长,九品小官,这个张中怎么会到明州城里参加这么一场盛会?那是不是高丽贡使来明州是在象山登陆,然后再去明州城,所以象山县尉张中以诗送之。当时高丽来使一般都由镇海入明州城,但使船因风偏航,漂移至象山上岸也未可知。

南宋《宝庆四明志·象山县志》云:“新罗岙山,县北七里,耆旧相传新罗国人尝泊舟于此。”唐初,朝鲜半岛有三个国家:新罗、高句丽、百济。后新罗灭掉百济和高句丽,一统朝鲜半岛。到五代后唐末年(936),重新兴起的高丽灭新罗和后百济,朝鲜半岛重新统一。唐宋时,朝鲜半岛来船会在象山靠泊。

县尉是一小官,但有时却敢干大事。也是朱弁《曲洧旧闻》所载,宋仁宗时,最先上言立皇嗣者,是明州鄞县尉。此人不记姓名,此事也没有为史家记载。

宁波的小官够厉害。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