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至真园”原型苔圣园。 |
 |
▲亨得利钟表公司。 |
 |
和平饭店门口打卡的人群。 |
和平饭店为奉化人所建 《繁花》的上半场在黄河路,下半场在南京路。 近段时间的南京路,“回头率”最高的当属和平饭店。自《繁花》热播以来,和平饭店营销不断,一边和剧组推出联名套餐,一边给包房改名,效果非常吸睛。为了满足游客的打卡热情,和平饭店“包装”了一个门头,铺上剧组海报和胡歌人形立牌,前来合影的人络绎不绝。 和平饭店是南京路外滩转角处的地标,原名沙逊大厦,落成于1929年,以墨绿色金字塔形铜顶为标志。 沙逊大厦可谓国内最早的商业综合体:底层为欧洲样式的室内拱廊街,分布各种银行、商行;三层与十层为其旧日主人英国人沙逊所用,其余楼层均开设饭店,称“华懋饭店”。1949年后,沙逊大厦更名为“和平饭店”。 该饭店自落成始,便以精美的装饰风格、先进的设施设备和尊贵的服务被誉为远东最大、最奢华的酒店之一。其设计方为公和洋行,承建者则是在沪上蜚声一时的新仁记营造厂,老板名叫何绍庭,宁波奉化人。 何绍庭出生于奉化穷苦家庭,15岁那年由叔叔何祖安带至上海,先是在何祖记营造厂当学徒,后被推荐到上海早期有影响的宁波帮营造厂——石仁记。凭借勤奋与才能,何绍庭在师傅去世后接过衣钵,将营造厂改名为新仁记。 新仁记拥有一套先进的管理模式:在分包时订立“质量优劣奖罚条款”;施工时随机抽查;建筑材料采购由专人负责,严控质量和价格;盈利分配成7份,1份用于伤亡人员公益金,3份为职工分红……都是为 了保证工程质量,留住人员。 据载,承建沙逊大厦时,所用钢材全部由英国伦敦道门钢厂出品,吊装时不另搭脚手架,工人站在钢架上一同起吊,送到安装节点上进行工作,形成垂直运输系统。因工程量大,资金周转不过来,何绍庭还将一处里弄房产抵押给银行,贷款64万两白银投入工程,确保信用,使沙逊大厦如期完工,赢得众口交赞。 致富后的何绍庭也为家乡做过不少善事,如出资捐建奉化孤儿院、鄞奉公益医院,家乡遭灾他也慷慨解囊。其本人有“近代上海高层建筑开拓者”之誉,由新仁记承建的建筑大都依旧矗立在上海滩,融入“万国建筑群”中。 南京路上遍布“宁波名牌” 百年南京路,中华第一街。进驻南京路,是许多商业品牌的梦想。 有研究者统计,20世纪30年代,全长约2公里的南京路,三分之一是宁波人撑的“市面”。150多家华人商号,近50家是宁波人开办或发起组织的,涉及20多个行业,吃、穿、玩、用、住样样都有。其中的相当一部分,也延续到了今天。 比如开在“沪联商厦”原型永安百货对面的三阳南货店,开设于1870年,是南京路上最早的一家南货店。 其创始人名叫唐振三,宁波人,以制作“马蹄蛋糕”出名。三阳南货店开店时召集的股东也基本上都是宁波人,售卖宁式糕点,重油重糖,芝麻多,松脆而耐放。1949年之前,三阳南货店的消费对象大部分都是宁波籍人,不乏政商与影视界名流,在这里品尝“家乡味”。 又如以老凤祥为代表的银楼。上海的银楼业号在清初发起,南京路建成后,大部分都迁到这里,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宁波人的招牌。 还有亨达利与亨得利,全国闻名的上海钟表业“两大亨”。亨达利原本是法国人转让给德商礼和洋行经营,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人回国,转让给宁波人虞芗山,后又转让给同乡人孙梅堂经营。亨得利则是宁波二妙春钟表店的三个老板到上海开办的。上世纪30年代,这两家店竞争发展,基本占领了上海的钟表市场。 其间,还有开办于1882年的“中华老字号”蔡同德堂药号。该店老板蔡鸿仪祖籍宁波潘火,曾经当过布商,也行医卖药。在汉口经营药铺不景气,移至上海发展。该店店招系李鸿章亲笔,据说是其所售药物治好李家家人哮喘,有此墨缘。 至于服装行业,无论是新世界、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还是永安百货的专柜,都曾是宁波服饰品牌逐鹿的战场。如今在南京路留下醒目招牌的有雅戈尔、培罗蒙等,得益于《繁花》的热播,进店选购西服的人也多了起来。 记者 顾嘉懿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