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孩子蹚水过河的场景。 |
|
“宁波桥”现状。 |
一座“宁波桥”,架在贵州从江县加榜乡污养河上,当地的孩子终于告别了蹚水上学的日子。这是2014年夏天,宁波人众筹的爱心桥。 昨天,本报刊登《贵州“宁波桥”通车10年了,诚邀当年的爱心人士赴约!》,很多人打进热线,重温当年的故事。 如今10年过去了,你还记得那座“宁波桥”吗?你是否参与了当年的捐建?就在今年1月18日腊八节,当地村民代表将来到宁波,参加由宁波市江北区壹行人公益发起的慈善盛典,我们诚邀您一起参加。 1 热线电话重温当年的故事 2014年8月,因为《东南商报》上的一篇报道《河水一涨 孩子们的上学路就断了》,宁波人开启了一场温暖接力。在贵州从江县加榜乡污养河上建一座“宁波桥”,成了宁波人的共同期盼。 短短一周时间,就收到了100多笔捐赠,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累计捐款70余万元。而这场爱心接力的牵头人就是宁波市江北区壹行人公益发展中心负责人赵杰,彼时他在《东南商报》工作。 前两天,本报新闻热线还接到了宁波爱心人士王女士的电话,询问“宁波桥”的情况。“当年宁波人一起捐建的‘宁波桥’怎么样了?有机会真想去看一看。” 15日上午,宁波新中房置业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沈正锵联系上本报,讲述了他和“宁波桥”的故事。 “当时,我在《东南商报》头版看到一张孩子们蹚水过河的照片,印象特别深刻。”沈正锵说,排在队伍前面的是一个大人,照片里五个孩子手拉着手,河水最深处都到了孩子们的膝盖。“当时是夏天,蹚水过河还好,到了冬天怎么办,当时看着照片都心疼这群孩子。如果能造一座桥,那真是造福子孙后代了。” 那一次,“中房置业”捐款8万元助力“宁波桥”的建设。从那以后,该企业经常参与公益行动,担起一份社会责任。 “捐建‘宁波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当年我不光自己捐,还带动了周边同事和朋友一起参与,4个月时间,这座桥就建成了,见证了我们宁波人的爱心。”张艳说,她是从现代金报组织的云南助学开始认识赵杰的,在报纸上看到捐建“宁波桥”,就义无反顾参加。“这些年,我们早就成了朋友,也一直跟着他参与公益,尽一份绵薄之力。” 2 “我们一定要来看看这座爱心之城” 因为这座“宁波桥”,贵州从江县加榜乡成了宁波人“最熟悉的陌生人”,如今那里的发展怎么样了?昨天记者辗转联系上了当年贵州的牵线人。 “虽然‘宁波桥’通车已经是10年前的事情了,但那时的盛况我还历历在目。这次我和村民代表都会来宁波,一定要来看一看这座爱心之城,和宁波市民道一声谢谢。” 欧光亮是贵州省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主任科员。10年前,他的身份还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加榜乡党委副书记,他清晰地记得当时的场景,“附近村寨的乡亲们都赶来了,苗寨的男子吹起芦笙,妇女和孩子则穿上了艳丽的民族服饰,这是加榜乡过年才有的热闹景象。” 他回忆说,在“宁波桥”修建之前,一条污养河将加榜乡分成了两半,大平、小平、平妹、摆党、污页等5个村3000多名乡亲包括300多个孩子,要到乡里看病办事,必须要等待污养河枯水期时,才能蹚水过河,否则就要绕行2个多小时的山路。一旦涨水,乡里唯一的中心学校就只能被迫停课,孩子们的学习进度因此也受到影响。“所以当时通车大家都很兴奋,这座桥对生活在这里的乡亲意义太重大了!” “现在,这座桥依然是连通周边村寨的重要通道!”现任加榜乡加榜中心村党支部书记黄存鹏告诉记者,“宁波桥”2014年竣工,到现在恰好10个年头,在这10年间,它保障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也畅通了村寨儿童的求学路。“当时高年级的孩子有些已经考上了大学。就是通过‘宁波桥’走出了大山。”他说,“宁波桥”至今仍稳稳地跨在污养河上,为往来13个村5000多个村民提供交通便利。 记者 薛曹盛 张海玉/文 受访者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