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爱财富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4年01月17日 星期三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早知道有疼痛科,我这十多年的罪就不用受了!”

林慧丹:为患者止痛之路永无止境

林慧丹门诊中。

疼痛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第五大生命体征,慢性疼痛作为一种疾病,被比喻为“不死的癌症”。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疼痛康复中心主任林慧丹是麻醉科医生出身,转型成为一名疼痛科医生后,她从为手术患者保驾护航的幕后走向直面解决患者疼痛问题的台前。林慧丹说,能用各种技术为患者解决“痛点”,是作为疼痛科医生最大的成就感。

转型疼痛科医生 她最多一天有十几台手术

很多疾病都会引起疼痛,但疼痛科到底看什么病,有不少患者并不了解,今年40岁的患者王先生也是其中之一。

王先生是一位伏案工作者,受颈肩痛困扰有十多年了。为了缓解疼痛,他在很多大医院看过,针灸、理疗、推拿等治疗方法不知道做了多少,但效果并不好。本想要寻求手术的方法,但骨科医生判断他的颈椎突出还没有严重到要手术的地步,多年来他只能靠吃止痛药来维持。“真的很痛,特别是晚上整晚整晚睡不好,这么多年来我几乎没睡过一个整觉。”王先生说。

经朋友介绍,王先生来到林慧丹主任的门诊。“我给他复查了颈椎磁共振,发现确实没有严重的脊髓神经根压迫,但椎间盘的变性和突出足以引起他的颈肩部不适。”林慧丹说,她为患者做了微创治疗,第二次王先生来复诊的时候一身轻松,连连感叹:“早知道还有疼痛科这个科室,我这十多年的罪就不用受了。”

和医院其他学科相比,疼痛科是一个比较年轻的科室,2007年国家卫生部才增设了疼痛科诊疗科目。

“我觉得和以前当麻醉科医生相比,疼痛科医生能直面患者为他们解决问题,相当于从幕后走到了台前”。据林慧丹医生讲述,原宁波市第一医院疼痛科成立初期,还是一个只有寥寥数位医生的小科室。为了紧跟疼痛科最新前沿技术,她利用业余时间到处学习,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疼痛科住院患者中有90%左右是需要接受手术或是介入治疗,因此疼痛科医生除了要有内科医生的诊治思维,还要有外科医生的动手能力。”每周,林慧丹至少有两个手术日,最多的时候一天要为十几位患者做治疗或手术,忙到半夜也是常有的事。但是再苦再累,能为患者解决病痛,一切都很值得!

成立疼痛康复中心 可以为更多疼痛患者服务

痛到满床打滚、痛到想从窗口跳下楼去、因为疼痛不被理解而导致夫妻感情破裂……成为疼痛科医生以来,林慧丹见到了太多痛不欲生的案例,也让她深感自己作为疼痛科医生责任重大。为了让更多人知道疼痛科,林慧丹利用业余时间在自媒体账号等平台做科普,吸引了不少粉丝。

一位40多岁的女患者让林慧丹印象深刻。“她来我门诊的时候,蓬头垢面、皮包骨头,身体非常虚弱,一只手小心地护着脸。因为她脸上只要碰一下或是动一动嘴就会引发剧痛,已经半个多月没有好好洗脸和吃东西了。”林慧丹说,这位患者到神经外科就诊后,医生建议做外科手术,她不敢做,所以只能靠吃止痛药,但效果不好,后来只能硬熬。

三叉神经痛被称为“天下第一痛”,疼痛科医生对付它有好方法。林慧丹给这位患者脸上打了一针,做了三叉神经射频手术,患者立刻感觉脸上不疼了。一周后,这位患者画了个精致的妆容来复诊,看着前后状态判若两人的患者,林慧丹觉得这种幸福感无可比拟。

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面肌痉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近年来,林慧丹带领团队为众多患者解除了痛苦。为了更好地帮助患者,她利用业余时间钻研并改良治疗技术。她主持的课题获得了宁波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参与的课题获得了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一项,这些成果都能直接让颅面神经痛的患者受益。

如今,在林慧丹的带领下,医院疼痛康复中心将疼痛诊疗、针灸推拿、理疗康复等融为一体,团队有15名医生、5名治疗师、15张住院床位,拥有各类微创手术及康复治疗设备,能将传统医学、现代康复以及微创手术等多种技术融合,根据病人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专业高效的疼痛康复诊疗方案。她说,整合各种手段为患者去除疼痛,这将是她始终为之努力的目标。记者 孙美星 通讯员 庞赟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