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关注宁波两会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4年01月18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距离“网红”城市
还有多远?

代表委员热议甬城如何“出圈”

唐塔
天一阁
鼓楼

从初代网红城市重庆、西安、大理,再到借《狂飙》之势一路狂飙的广东江门、凭“烧烤三件套”火爆出圈的山东淄博、靠冰雪大世界吸引全国游客的黑龙江哈尔滨……国内各大城市不停在刷新和变换着热度榜。

流量,为城市带来的不只是游客消费,更可能是口碑、人才和投资的“留量”。低调务实的宁波,如何才能走上“破圈”“出圈”之路,进一步打响城市知名度?这一话题,在市委网信办联合宁波晚报联合推出的“‘甬’抱未来,@两会”网络互动活动中被网友频频提及,也吸引了市两会中不少代表委员的关注。

网络知名度上,宁波尚有差距

江门、淄博、哈尔滨火了,火的到底是什么?

大多数人能第一时间给出答案:江门独特的城市风貌、色香味俱全的一碗猪脚面;小饼烤炉加蘸料的淄博烧烤;冰雪世界中热闹欢快的人群……一个特色鲜明的记忆点,足以带火一座城。

宁波,在网络上也不时刷脸。比如《三体》中“作战指挥部”宁波博物馆,及热播大剧《大江大河》中上世纪80年代建筑风格完美保留,给全国观众留下过一段记忆。但,终究还是没能燃起燎原之火。

“宁波”和其他“网红”城市在互联网知名度上的差距,到底有多远?

我们打开了时下年轻人热衷的小红书APP,进一步搜索“宁波”词条,发现宁波有280万+篇的笔记,远低于杭州的1456万+篇,也低于苏州的637万+篇。而其他老牌热门城市,如重庆有1017万+篇笔记,西安也有776万+篇的笔记。

肉眼可见,宁波与其他同级别城市,在网络名气上存在不小的差距。

“出圈”之路,卡在哪里?

“看着其他城市一个一个都火起来,我们心里也着急呀。”市政协委员、民革宁波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张益民告诉记者,宁波之所以从曝光量和知名度上相较一线网红城市有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传统城市名片营销手段传统、力度不够等问题。

轻轨穿楼一个奇观,就能吸引全国游客跑去重庆打卡,宁波的“爆点”在哪里?张益民认为,宁波至今仍缺乏“网红”款旅游主题。目前营销中继续沿用的城市特色,当下已难引发旅游者独特联想;已开发的产品多在现有基础上略加改造,衍生性不足,无法满足旅客多样化需求。以“宁波”上热搜的词条中,很少出现某个景点、小吃、店家等,大部分以人物、事件为主,对外地游客缺乏吸引力,城市附加的“网红”属性营销开发力度不足。

此外,网红城市多是依靠互联网“出圈”,而宁波对于新媒体使用不足,没有积极引流、引导普通民众参与互动,话题性不足,旅游网红营销作品数量不多。

宁波何时才能从“低调”走向“高调”,积极打造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市人大代表、宁波市人大常委会科教文卫工委副主任张建国也表示了急迫的渴望。

河姆渡文化、浙东学术文化、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藏书文化、宁波帮文化……在张建国看来,宁波的城市文化遗存极其丰富,有着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但调查发现,近年来宁波在文旅融合方面虽有了较大发展,总体仍处在“低、小、散”的初级阶段,与杭州、成都、西安等传统旅游目的地城市差距在扩大,且与泉州、临海等新兴旅游目的地城市也在拉开距离。

有“城设”,还要会借势新媒体

为什么全国多地城市都在聚焦文旅赛道,强力布局新媒体传播平台,就是希望打造城市新名片,提升城市美誉度,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方面发挥巨大效能。这是一条新赛道,也是新捷径。但游戏的参与者更多,也意味着竞争更加激烈。

在今年市两会中,民革市委会提交了一份相关的集体提案,他们明确提出,要利用新媒体创建城市名片,提升宁波知名度。人有“人设”,城市也有“城设”,宁波要善于打造独特的城市品牌,量身定制“城设”,提升城市好感度。

提案建议,可选取某热播大剧IP,将影视IP转化为商业IP,将文化场景转化为消费场景;创造生活品质类打卡,如将“海鲜”对标淄博的烧烤,打造三江口、东钱湖、鼓楼天一阁沿线的citywalk等。也可聚焦生活方式,形成宁波特有城市品牌,通过生活化的镜头语言介绍我市美食、民宿、书店等打卡点位,吸引更多游客打卡“赴宴”。宣传视角上,挖掘具有亲和力、感染力的故事,聚焦宁波生活中的小人物,或让有关部门领导担任主角,以不同视野带领游客认识宁波。

此外,要主动拥抱“大数据”,利用新手段、新方法、新观念,定期发布具有时效性的宁波城市形象信息内容;或推送宁波城市相关影像作品,激发游客旅行欲望;或制作优质原创内容,对宁波本土风俗民情进行个性化的短视频推广。

会讲故事,还要有文旅“地标”

张建国则从进一步深化宁波文旅融合和提高营商环境的角度,给出了宁波该如何打造城市知名度、美誉度的建议。

相比于以前的观光旅游,如今大家更愿意了解并融入一座城市的生活。张建国建议,宁波人要讲好自己的文旅故事,要把古老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用人文的场景和方式讲给世界听,要唱好杭州、宁波文化“双城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建设更加优良的城市人文环境和营商环境。

“总的来说,宁波重大文化基础设施薄弱,项目规划刚性落地进展比较慢,所以要学习借鉴外地做法,推动重点文旅项目规划高起点谋划,土地资源要刚性保障,市级财政要大力支持,做到整体规划、重点建设,有力推进、集中展示,尽快形成一批有标识度和美誉度的市级文化标志性工程。”张建国说。

此外,张建国还建议,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要努力推动一些大平台、大项目、大科技的全国性实验室在宁波落地,进而成为吸引优秀人才和项目的“显眼包”。

记者  滕华 朱琳/文

记者  刘波/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