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业活力之城——奉化。 |
一周前,奉化成功举办2024中国创业者开年演讲活动,仅现场就吸引上千名创客追捧。作为宁波创客新年首会,意义非凡、影响深远,也让人们看到了奉化强烈的创业创新活力。 是的,曾经的那个“边城”已经成为宁波乃至全国青年的创业热土。这里的创客常说:“奉化,真的很懂年轻人!” 孵化:一起步,就得到百万元补助 1月29日,在奉化山丘汇科创基地,超丰微纳科技(宁波)公司CEO阮本帅,正忙着接待一批远道而来的客商,这已是他的工作常态。落户奉化4年来,该公司已经从一家初创型企业,成长为年产值达4000多万元,国内投影机匀光片领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2019年刚到奉化,我们就享受到了‘凤麓英才’政策,一下子就得到了100万元的创业项目补助。”阮本帅说,在公司刚创办时能有这100万元可谓如获至宝,对公司起步非常重要。 奉化区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符合条件的企业全力支持,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来奉初创企业可以享受最高“五个一千万”工程,即最高1000万元的项目资助、最高1000万元的股权投资、最高1000万元的金融授信、最高1000万元的项目贷款贴息和最高1000万元的租赁装修补贴。此外,还可以申报市区两级人才工程,最高可享受4000万元的项目资助等。 引才:缺优势,创造政策优势 项目补助只是其中之一,对于初创企业来说,人才生态决定着创业生态,然而对比一线城市与生俱来的人才资源,奉化的人才资源无疑是缺乏优势的。为此,奉化区不断加强引才政策和服务,启动了“凤麓菁英”高层次人才招聘计划。 从打造“风华聚”人才社区,建成运营浙江创新中心凤麓中心,到成立人才银行和人才基金,开办“奉麓青研院”,组建创业创新赋能联盟;从升级奉化惠企人才政策兑现“一键通”平台,让人才政策兑现“零次跑”“一键领”,到全面推行“人才码”等专属服务,让人才在奉化得到最大尊重、最好的服务。 来奉化工作的新加坡国立大学李省伟博士,一年前在奉化举办的“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智力项目洽谈对接会”上正式签约,选择奉化。 “奉化全方位解决人才‘关键小事’,让我们创业无后顾之忧。年后我妻子和孩子都要过来,一家人落户奉化,政府还帮我妻子解决了就业问题和孩子读书问题。”李伟省说,“一年前我是抱着试试看心态过来,一年后我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 据介绍,2023年,奉化新引进大学生1.5万人,入选国家级人才19人,数量超历年总和,增幅375%,位列全市第一。 “可以说,来奉化创业和工作的人才完全没有生活上的担忧。”阮本帅说,良好的引才政策使得公司很快招到了人才,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了从技工到硕博的人才梯队,为企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帮扶:“工链圈”缓解供需矛盾 对于企业,奉化不仅引进来、扶上马、送一程,还会常帮扶。去年,宁波帕瓦莱斯智能科技公司遇到供应链问题,向奉化区经信局搭建的“工链圈”平台反映。 “我们从东莞到奉化创业不久,人生地不熟,政府平台为我们解决了不少难题!”该公司副总经理王娟说,原来公司的供应商遍布全国各地,沟通不便、物流成本也很高,特别是时间成本对企业生产很不利。而奉化本地有庞大的工业企业资源,交流沟通十分方便,大大节省了物流成本和时间。 “在奉化创业短短3年时间,年营业收入翻倍增加,去年达到了4.5亿元,并且持续向好发展,今年有望突破6亿元。”王娟说。 据了解,自2022年8月推出活动至今,“工链圈”已开展线上线下信息发布对接180多期,2023年实现了2000多家次企业的现场对接,产生了1.5亿元的合作订单。 平台:再小的企业都有最好舞台 优质的创业环境、良好的政策和服务,使得奉化成为创业福地,无数创业企业在这里如雨后春笋,成长壮大。 “这里的政府不会因为创业企业规模小,而小看我们!”宁波海上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叶宁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公司一开始只是一个办公场地50平方米的小微企业,但领导走访关心,不断为我们解决发展难题,使我们一路成长。” 该公司2015年在企业孵化园——新城创业园起步,3年前,在岳林街道投建了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的数字渔业产业园,近期刚刚入驻。创业不到10年,“海上鲜”公司便成长为集产业园大楼、供应链平台建设、海洋大数据中心开发与维护为一体的行业头部企业。 记者从奉化区科技局、区经信局了解到,近年来,该区重点培育科技型初创企业,在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评选中,共计有10家企业入选,增量位居全市第一。技术创新指数位次从2018年的全省第41位上升到了2022年的第15位,大幅提升了26位。 创新主体规模保持较高水平,企业研发机构不断增加。截至2023年9月,奉化累计获评2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为重点“小巨人”企业。 把创业者当家人,当好创业创新的服务员,这个曾经的宁南“边城”,正奋进成为宁波乃至全国的众创热土。 记者 陈善君 通讯员 景士杰 奉组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