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生正在诊治一名焦虑急性发作患者。 |
“我一直算是‘别人家孩子’,没想到这个春节反而因为‘别人家孩子’太优秀而倍感压力,导致焦虑急性发作。”近日,22岁的名校研究生徐强(化名)住进了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的病房。 该院早期干预科医生张宗凤博士告诉记者,春节后,门诊中因为节日期间聚会、返乡、相亲等因素导致焦虑、抑郁发作的患者占较高比例,有老患者,也有新病人。 “别人家孩子”自嘲沦落到了“鄙视链底端” “医生,我没办法呼吸,很憋闷。”几天前,徐强被120送到综合性医院急诊室,当时他心慌、气急、没办法正常呼吸。吸氧后,情况得到了缓解,各项检查也排除了身体有器质性病变。 随后,他被转送到康宁医院并被诊断为焦虑急性发作。对这个诊断结果,一向以儿子为骄傲的父母觉得匪夷所思。在他们看来,儿子是家中独子,家境不错,长得高大帅气,又是名校的研究生。22岁的人生可谓顺风顺水,有什么事值得焦虑呢? 在张宗风医生的诊室里,徐强逐渐敞开了心扉。他坦言,自己在这次焦虑急性发作被送医前,已经有过几次类似症状。当时,在几次深呼吸后,情况有所缓解。 徐强的焦虑源自哪里?他归结为——因为“别人家孩子”太优秀了。 寒假以来,徐强参加了多次初高中和大学同学聚会。同学们大多已经步入社会,有的在大厂有不错的职位,年薪可观;有的在大城市买了房子、车子;有的结婚了……相比,还在读书的自己显得阅历浅、钱包空、前途渺茫。他自嘲从高中和本科时的“优秀生”沦落到了“鄙视链底端”。 更让他难受的是,和老同学的优秀相比,自己看似光鲜的研究生身份也只是表面光鲜。“班上同学在春节前都已经顺利开题了,我找了几个选题都被导师否定了,到现在还没有思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开题。感觉自己就是学术垃圾,没办法正常毕业,特别焦虑。” 徐强接受了医生的建议,入院进行综合干预治疗。这几天,他每天接受药物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心理咨询、物理治疗等。徐强的躯体症状消失,他觉得自己的心态也明显好转。“和老同学这样比也没意义,我还是专注做自己手头的事情。”他打算过几天出院后,当面和导师沟通选题。实在不能顺利开题的话,就申请延迟毕业,毕竟人生还很长。 “被分手”“被下岗”的他万念俱灰 30岁的冯楠(化名)是张宗凤的老患者,5年前诊断为抑郁症,病情一直控制得不错。春节后,他的情况急转直下,便直奔宁大康宁医院的早期干预门诊:“医生,我不想活了,世界上有我没我都一样。” 冯楠原生家庭相对复杂,工作不稳定,相恋7年的女友始终对他不离不弃。这个春节,冯楠鼓起勇气去女友家“见家长”。可是,女方家长考虑到冯楠工作一般,家庭复杂,没能力买房子,坚决不让女儿和其继续交往。迫于家庭压力,女友也提出了分手。“被分手”后,冯楠回到宁波又马上遭遇了“被下岗”,一连串的打击让他万念俱灰。目前,他在医院接受综合治疗。 28岁的刘女士也因感情问题导致焦虑症复发。平时,她在宁波享受“离异、单身、无娃”的自由生活,春节回了一趟老家,父母对其感情状态唉声叹气,发动亲戚一共安排了12场相亲,一个也没成。一番折腾下来,刘女士身心俱疲,更怀疑自己的价值,焦虑症又复发了。 学会自我减压,“不逃避、不妥协、不对抗” 张宗凤说:“节后的门诊中,很多患者都带着春节期间积蓄的压力前来。有来自同伴太优秀的压力,有怀疑自我价值的迷茫。这时候,更要学会自我减压。” 她介绍,在早期干预科,认知行为治疗是一项重要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大家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自我减压。具体来说,努力把对一件事的负面认知,调整为正向认知。 比如,徐强觉得“自己没开题,没同伴优秀,处于鄙视链底端”。可以改变自己的认知为“深思熟虑后开题,课题可能推进得更顺利,研究成果也更有价值。” 比如,冯楠觉得“自己活着没意思,谁都不在乎自己”,这是一种负向认知。可以引导自己这样想:女友因为家庭关系选择了分手,但是过去这7年,她都很爱我,也认可我;我父母虽然关系不好,可我对他们来说很重要。 张宗凤说,认知行为改变,可以有效地自我减压,缓解节日期间积累的压力。此外,也可以在网上跟着进行呼吸训练、正念训练、放松训练来放松身心。 节日里,和家人相处增多,观念有冲突也正常。建议可以和家人坦诚沟通,争取得到家人的理解。如果做不到的话,不妨采取“不逃避、不妥协、不对抗”的方针,不要一味怀疑自己、否定自己,独自承受压力和焦虑。 张宗凤建议,如果抑郁、焦虑情绪持续两周以上且明显影响躯体状态或影响工作生活,不妨及时就医。可以通过专业的评估检查确定是一般的心理问题还是精神障碍问题,再对症干预、治疗。 记者 王颖 通讯员 徐芷菲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