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汤青 配图 |
2024年元月,我们到广东度假 ,不只是广东的气候比宁波温暖,也是因为我喜欢广东的早茶。 A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在一所干部学校做过一个大专班的班主任,临近毕业的时候,班级组织了一次旅游,地点是广东。那时,班级里有一个学员已调到广州工作,当日按约在那里接应我们。第二天早上,他在广州请我们吃早茶。 广东早茶很有名,但我只闻其名,却不知其实。虽说是吃早茶,但我当时对喝了什么茶没有多少印象,而是对那些茶点印象深刻。早茶的茶点种类繁多。荤蒸类有凤爪、排骨、虾饺、牛腩、猪肚;甜点类有红豆糕、马拉糕、蛋挞、松糕、水晶糕;包类有叉烧包、奶黄包、莲蓉包;粥类有艇仔粥、及第粥、皮蛋瘦肉粥;煎炸类有炸春卷、炸芋头糕、煎萝卜糕;粉面类有鲜虾肠粉、牛腩煲仔粉、炒牛河、云吞面等。这些茶点看上去眼花缭乱,口味丰富,很难一次吃个够。 广东人饮早茶,有的是当作早餐的,一般都是全家老小围坐一桌,共享天伦之乐。广东人品茶大都一日早、中、晚三次,但早茶最为讲究,饮早茶的风气也最盛。由于饮早茶是喝茶佐点,因此,当地称饮早茶为吃早茶。广东人喜欢饮茶,尤其喜欢去茶馆喝茶聊天。早在清朝咸丰年间,广州、佛山等地方开始有“二厘馆”,基本上都是喝个茶,吃比较普通的点心。“二厘馆”一般以平房作为店铺,用木凳搭架于路边供应茶点,由于茶价仅二厘,所以这些店铺被称为“二厘馆”。后来,比“二厘馆”更为高档的茶馆诞生了,茶馆已经有了两层楼的规模,可以让茶客们坐下来慢慢聊。 B 这次广东度假,因为有许多空闲的时间,我们在佛山和广州都吃过早茶,细细品味了广东早茶的滋味。尤其是陶陶居的早茶,早已成为广东标志性的旅游“金名片”。 广州的陶陶居是一家远近闻名的百年茶楼。它位于广州市荔湾区第十甫路20 号,创建于清光绪六年。初址位于清风桥附近(今中山五路一带),民国初期迁至现址,兴建大楼并重新开张,成为广州饮食业名店。店名牌匾为康有为所题,取“乐也陶陶”之意。大楼坐南朝北,楼高四层,顶筑六角亭阁,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幽雅舒适的环境、正宗的粤菜、精美的广式中秋月饼,成为此店的经营特色,吸引了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一度成为文人墨客的雅集之所,鲁迅、许广平、巴金等都曾是陶陶居的座上客。 鲁迅先生曾在1927年3月18日的日记里写到:“18日,雨。午后,同季市、广平往陶陶居品茗。”这天,伏案之余的鲁迅,带着许广平等人,忙里偷闲去陶陶居喝茶。鲁迅还在日记里提到陶陶居的炒饭。陶陶居的海皇鸡火炒饭融合了鸡肉与虾仁,味道十足。因为鲁迅常常去陶陶居喝茶吃饭,所以陶陶居留下了“鲁迅家宴”的菜谱,成为一段佳话。 在广州选择陶陶居吃早茶,大致可以说吃到了地道的广东早茶。陶陶居茶点非常丰富,花色有上百种,洋洋大观,叹为观止。我们在那里点了几道,一边品尝,一边寻滋解味。 C 举例说几道茶点。 干炒牛河。此菜的主料是河粉、牛肉,配料是豆芽、洋葱、韭黄、葱段、香菜。烹饪做法:把牛脊肉切片后用生抽酱油、黑胡椒、蛋清,少许盐、白糖、蚝油拌匀;河粉加入生抽搅拌,锅中放入底油润锅倒出,将牛肉直接放入热锅中,不停翻炒变色盛出;再次放入少许底油润锅,放河粉煸炒至小焦黄后加入牛肉、豆芽调大火煸炒,最后烹入生抽酱油,加入韭黄旺火煸炒数秒即可。干炒牛河口感爽滑,口味香鲜。电视连续剧《繁花》播出过这道菜,很快成为一道网红菜,风靡上海。 猪肠粉。广东地道的传统小吃。猪肠粉的蒸制与河粉相似,都以稀饭浆蒸成薄粉皮,再将粉皮卷成长条型,因其形状如猪肠而得名肠粉。此菜的主料是猪肠粉,调料及配料是生抽、XO酱、秘制酱油、绍兴料酒,洋葱、青辣椒、姜葱蒜。做法是:先用秘制酱油腌制肠粉约15分钟,使其入味,然后将肠粉煎至金黄备用。砂锅放油,爆香姜蒜,倒入洋葱青椒翻炒,再放入猪肠粉加一点生抽、两勺XO酱翻炒,盖上砂锅盖,从盖边倒入适量绍酒,用猛火焖烧片刻即可。猪肠粉白如雪、薄如纸,爆香味浓,入口嫩滑。 鲜虾云吞面。主料:猪肉(上肉)、虾仁、竹升面。配料:鲜蛋、汤料。做法:将鲜虾肉、冬菇粒、香料、味料拌匀包好,云吞味鲜有汁,香味浓郁。上汤用猪骨、鱼等熬汤,汤味香浓。此菜的特点在于精准的配比、高汤的调和。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散发猪肉的香、鲜虾的爽和外皮的滑。 以上这几道菜属于广东早茶的家常菜,看似简单,但做起来并不容易,处处可见功夫。这是广东早茶的功夫。 前几年,粤菜馆曾经开到甬城的奥特莱斯、复悦城等地,我去吃过几次早茶。虽说比不上广州的粤菜入味,但总算还有点像样,价格也不太贵,如果不那么讲究,偶尔吃吃也是不错的选择。但不知为何,开了几家关了几家,现在已不知所踪。除了疫情的原因,我想也许早茶这种慢生活的方式不太适应宁波人的生活习惯吧?这些年,宁波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没有时间停下来吃早茶聊天,因此,店家关门闭户也就不足为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