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艳在工作中。 |
人物名片 罗艳 宁波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所长 宁波市生态环境研究咨询中心首批66名首席专家、宁波市“五水共治”特聘专家;获得宁波市巾帼建功标兵、全国污染源普查先进个人、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技术二等奖等荣誉。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我们即将迎来第114个“三八”国际妇女节。 在宁波“生态铁军”中,有这么一群人,她们用女性特有的细致、坚韧与执着,坚守在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攻坚、环境监测战线上,“巾帼卫士”绽放着亮丽风采,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宁波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所长罗艳。 刚柔并济的“三头所长” 小小的身板儿,顶着一头飒爽短发,说话轻轻柔柔,做起事来却雷厉风行……在宁波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罗艳被年轻的同事们称为“三头所长”。“没有三头六臂,怎么能做到像她那样呢?既要顾好研究所大本营这头,又要顾好现在挂职的鄞州分局那头,还要在没有老人帮忙的情况下照顾好家里头。‘三头’都要兼顾,‘三头’都做得好!” 2006年,从浙江大学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硕士毕业后,罗艳进入宁波市环科院做起了环境管理与咨询研究。“我们的工作主要是为政府部门提供技术支撑,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常态化做好外业现场踏勘和企业调查工作。”罗艳说,跋山涉水对他们是“常规操作”,一天跑10来家企业更是家常便饭。“这时候没人会区别对待男性女性,干了这行就必须要有超强的体能。” 当然,女性干这行也不是毫无优势。因为和政府部门、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比较多,女性良好的理解与沟通能力会有所助益;写技术报告时,更缜密的逻辑思维和优秀的文字功底,总会让报告更“信达雅”。罗艳时常勉励女同事们,撸起袖子和男同事一起冲锋,“要利用好女性细致、耐心、谨慎、柔和的特质,更好地去做技术咨询服务、编制高质量的技术报告。” “鸡血”打在90后心尖尖上 罗艳所在的水环境研究所是4年前才成立的新机构。她告诉记者,近年来,“两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国家对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非常重视,宁波又处于河网水系发达(且多是河系末端)的地区,经济发展比较依赖制造业,人民生活水平也很高,生产和生活的污染物排放压力较大,给宁波治水带来新的挑战。 领命承担水环境研究所“领头人”,罗艳压力不小。团队现有的21名职员,其中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16名,90后有17人,团队不仅年轻,而且普遍高学历。如何带着这群90后快速成长,成为摆在罗艳面前的一张“新考卷”。 “最主要让年轻人树立目标感,我们提出‘人人有目标,个个有责任’的部门文化,让大家士气高涨。”罗艳说,她鼓励每个人都专攻1个-2个领域,“最好是让团队里每个人的专业能力都比我强,那就算取得胜利了。” 这针“鸡血”真是刚好打在心尖尖上!团队的小伙伴们很快就“卷”起来,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钻研国家、省市政策;从“新手小白”到开设公益小讲堂,拍摄水环境科普视频,编制污水零直排指导手册,制作水环境管理知识题库,相关视频和题库被省生态环境厅点赞转发;去年亚运保障期间,三个年轻的95后全程跟踪完成浙江省“南阳实践”暨亚运会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实战演练任务;她带领团队开展我市“甬有碧水”攻坚行动水质自动监测及综合服务项目,服务开展以来,三江一级支流水质优良率由2022年的39.2%提升至2023年的63.6%;劣V类支流由9.7%下降至4%…… 环保是她人生“第一志愿” 工作再苦再累,罗艳不曾后悔过。少有人知道,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竟是她从青年时期就立下的志向。她老家在湖北公安县,从小在长江边长大,亲历了1998年洪灾,“我家就在分洪区,那一年搬家了3次,亲眼见证附近乡镇被淹没。”一幕一幕,给罗艳带来深深的触动。听当时新闻报道,说是上游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才造成了这场灾难,这让她在随后的高考中,坚定地把环境保护定为了第一志愿! 都说生态环境是老百姓最大的民生福祉,从业18年,罗艳感受着宁波生态环境的变化。“刚工作时去鄞州电镀城,当时生产还是手工线,污水横流,车间酸雾让人难以呼吸;但现在,电镀城已经变了模样,‘低小散’企业被淘汰,电镀企业实行一体化治污、一张图监管,还创新了‘631’智慧管理系统,实现了依法治污、精准治污、科学治污。” 悄悄改变的,还有企业主。以前他们对环保工作不理解,也不愿意花钱投入,看见技术专家要到企业来,他们不仅不欢迎,甚至还会放狗咬人;但现在,不少企业在获得了一定发展后,已经主动追加资金,自愿投入到环保设施配置和污染防治中来,敞开大门欢迎技术专家的指导。罗艳说,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我们每个人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这些年生态环境的巨变,让她劲头十足,“以后要加倍努力,把‘第一志愿’继续干好!” 记者 滕华 通讯员 陈晓众 刘金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