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聚焦全国两会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4年03月0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
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上接A02版)

习近平主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来,春华秋实,十载有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从理念主张发展为科学体系,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从美好愿景转化为实践成果,展现出强大生命力。从双边到多边,从区域到全球,从卫生健康到网络、海洋,中国已经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在多个领域构建了不同形式的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多次写入联大决议,以及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决议或宣言。

近些年来国际形势的演变一再表明,命运与共、休戚相关是当今世界的最大现实,同舟共济、合作共赢是应对挑战的必由之路。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意识到,人类的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世界的未来需要大家共同创造。我们愿同各国一道,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道路可能是曲折的,但前景一定是光明的。

彭博社记者:自去年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后,中美就共同处理分歧、推进互利合作达成共识。但美方仍持续对华增加贸易和科技限制。中方认为未来这一趋势是否会有所转变?中方将如何应对?

王毅:中美关系关乎两国人民福祉,关乎人类和世界前途。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保持对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始终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世界负责的态度处理中美关系。

我们的立场就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三原则: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这既是对中美关系半个多世纪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是对大国交往规律的把握,应当成为中美双方的共同遵循和努力方向。

具体而言,相互尊重是前提,因为两国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不同,只有尊重和认可差异,两国交往才可持续;和平共处是底线,像中美这样的两个大国,发生冲突对抗后果不堪设想;合作共赢是目标,中美携起手来,可以办成很多有利于两国、有利于世界的大事。

去年11月,中美元首在旧金山举行历史性会晤,双方就推动中美关系止跌企稳、重回健康发展轨道达成了共识,明确了方向。习近平主席深刻阐明了中方对中美关系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立场。拜登总统重申美国不寻求“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湾独立”,并表示美国乐见中国发展富裕,不寻求打压遏制中国发展,不寻求同中国脱钩。

旧金山会晤以来,中美关系改善取得一些进展,这符合两国和世界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但不得不指出的是,美方的对华错误认知仍在延续,所作的承诺并没有真正兑现。打压中国的手段不断花样翻新,单边制裁的清单不断延长,欲加之罪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美国如果总是说一套、做一套,大国的信誉何在?美国如果一听到“中国”这两个字就紧张焦虑,大国的自信何在?美国如果只让自己保持繁荣,不允许别国正当发展,国际公理何在?美国如果执意垄断价值链高端,只让中国停留在低端,公平竞争何在?美国面对的挑战在自身,而不在中国。如果一门心思打压中国,最终必将害了自己。我们敦促美方认清历史发展大势,客观理性看待中国的发展,积极务实地开展对华交往,言行一致地把承诺落到实处。同中方一道,推动中美关系走上稳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习近平主席指出,中美关系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我们始终愿意与美方加强对话沟通,推进各界人士友好往来,架起更多相互了解的桥梁,消除不必要的误解和偏见。我们相信,双方完全可以找出一条两个不同大国在这个世界上的正确相处之道。

新华社记者:国际上很多领导人都认为,当今国际秩序未能反映和适应国际现实力量变化,中方提出了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两大主张,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支持。您能否就此作进一步阐释?

王毅: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但各方对需要什么样的多极化和全球化,看法并不一致。中方的主张是,应当实现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平等的多极化,是要体现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不能再允许个别或少数大国垄断国际事务,不能再允许以实力地位把国家分成三六九等,不能再允许谁的拳头大谁就说了算,更不能允许有的国家必须在餐桌上、有的国家只能在菜单里。要确保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能在多极化进程中平等参与,享受权利,发挥作用。

有序的多极化,是要共同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共同坚持普遍认同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多极化不是阵营化,更不是碎片化、无序化,各国都要在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内行事,都要在全球治理的进程中合作。

普惠的全球化,是要做大并分好经济发展的蛋糕,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都能参与并享有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妥善解决国家间和各国内部的发展失衡问题,实现共同繁荣、共同富裕。

包容的全球化,是要支持各国走出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不搞发展模式的单一化,摒弃损人利己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保持全球经济增长活力与动力。

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朝着各国人民期待的正确方向发展,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迈进。

埃及尼罗河电视台记者:国际社会如何为巴勒斯坦人民提供必要保护?中方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公正立场受到阿拉伯国家赞赏。结束巴以冲突的未来出路是什么?中国还将为此发挥什么作用?

王毅:本轮巴以冲突已造成10万平民伤亡,还有不知多少无辜民众被掩埋在瓦砾之下。生命没有贵贱之别,不能以种族、宗教划分。21世纪的今天,这场人道灾难竟然无法被制止,这是人类的悲剧,更是文明的耻辱。任何理由都不能再为冲突延续辩解,任何借口都不能再为平民被杀戮开脱。国际社会必须紧急行动起来,将立即停火止战作为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将确保人道救援作为刻不容缓的道义责任。加沙民众有权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妇女儿童应该得到亲人们的呵护。所有被扣押人员都应得到释放,一切伤害平民的行为都应被制止。

加沙这场浩劫再次提醒世人,巴勒斯坦领土长期被占领的事实不能再忽视了,巴勒斯坦人民独立建国的夙愿不能再回避了,巴勒斯坦人民遭受的历史不公更不能世代延续,迟迟不予纠正。只有还巴勒斯坦人民以公道,全面落实“两国方案”,才能彻底走出巴以冲突的恶性循环,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产生各种极端思潮的土壤,才能实现中东地区的持久和平。

中国坚定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恢复民族合法权利的正义事业,始终致力于推动巴勒斯坦问题早日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决。我们支持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呼吁个别安理会成员不要再为此设置障碍。我们倡议召开更大规模、更具权威、更有实效的国际和会,制定落实“两国方案”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我们主张巴以双方尽快恢复和谈,最终实现巴以两国和平共处、阿拉伯和犹太两个民族和谐共存。中方将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为恢复和平奔走,为挽救生命努力,为匡扶正义担当。

《北京青年报》记者:过去一年来,中国先后为推动沙特和伊朗复交、缓和缅北局势等进行外交斡旋,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肯定,有不少人说只有中国才能做得到。您能否谈谈中国斡旋外交的成功之道?

王毅:建设性参与解决国际热点,是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应尽责任。我们注重从国际实践中总结经验,从中华文化中汲取智慧,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热点问题解决之道。我认为,“四个坚持”至关重要:

首先是坚持不干涉内政。中方一直尊重当事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根据当事国的需要和愿望,遵循联合国宪章来发挥斡旋作用。

第二是坚持政治解决。面对矛盾和争端,不能动辄使用武力,更不能迷信施压制裁。要以最大耐心推动对话协商,找到兼顾各方诉求的最大公约数。在所有热点问题上,中方都愿劝和促谈,从不火上浇油。

第三是坚持客观公正。中方始终坚持按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立场,不搞双重标准,不拉偏架,更不谋取地缘私利。各国人民心中自有一杆秤,有了公信力,才有影响力。

第四是坚持标本兼治。既要重视推动热点问题尽快降温,防止升级外溢,又要系统地、辩证地分析根源,综合施策化解矛盾,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更不能短视功利、内病外治。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和平需要大家维护。我们将与各国一道,为止战凝聚共识,为和谈铺路搭桥,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

埃菲社记者:中国与欧盟关系的前景如何?中国对欧洲有何期待?怎么看待有的欧洲国家未能加入“一带一路”倡议?

王毅:去年是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双方各层级交流对话全面重启。中欧班列开行1.7万列,联结欧洲25个国家219个城市,在动荡世界中构筑起一条安全畅通的产供链生命线。中方给予欧洲多国免签待遇,便利了双方人员和经贸往来。你提到“一带一路”,实际上,中欧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的成功例子很多,匈塞铁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克罗地亚佩列沙茨跨海大桥等,都是其中的代表。

几年前,一份欧盟政策文件给中国同时贴上伙伴、竞争者、制度性对手三种标签,事实已经证明,这种三重定位不符合事实,也不可行,反而给中欧关系发展带来干扰和阻碍。就好比汽车开到十字路口,红灯、黄灯、绿灯三种信号灯同时亮起,这车还怎么开?

事实上,中欧并没有根本利益冲突,也没有地缘战略矛盾,双方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中欧关系的正确定位应当是伙伴,主流基调应当是合作,关键价值应当是自主,发展前景应当是共赢。我们希望中欧关系能一路绿灯,畅通无阻。

一个强大的欧洲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同样,一个强大的中国也符合欧洲的根本利益。中欧应共同做多边主义的践行者、开放发展的倡导者、文明对话的推动者。放眼全球,只要中欧互利合作,阵营对抗就搞不起来。只要中欧开放共赢,“逆全球化”就不会得势。

《联合早报》记者:台湾地区选举结束后,外界担忧台海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景是否正变得黯淡?您如何看待当前台海局势?

王毅:台湾地区选举只是中国的一个地方选举,选举结果丝毫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基本事实,也改变不了台湾必将回归祖国的历史大势。选举结束后,1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重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支持中方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充分说明一个中国原则已经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如果现在还有人纵容支持“台独”,那就是挑战中国的主权。如果个别国家执意与台湾保持官方关系,那就是干涉中国的内政。我相信,大家迟早会看到一张国际社会遵守一中原则的“全家福”照片,这只是个时间问题。

“台独”分裂行径是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破坏性因素。要真正维护台海和平,就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台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越有力,台海和平就越有保障。(下转A04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