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今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4年03月15日 星期五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房贷利率
低至2.85%?

警惕“攻略”
把你带进“坑”

在存量房贷利率大面积下调之际,“转贷降息”成为一些不法中介的“生意经”。

近期,关于“转贷降息”的推销电话日益增多,让不少购房者心动不已,热门社交平台上,“低利率”贷款也成为不少中介“讲故事”的关键词,以此来吸引网友前去咨询。

针对此类操作,此前已有多家银行发布声明表示,银行贷款业务从未与贷款中介或个人合作,消费者应到正规银行网点或银行线上平台渠道办理业务。监管部门亦多次提醒消费者,依法合规还款,远离违规转贷营销陷阱。

利率低至2.85%

利差滋生转贷灰产

“宁波这边的银行快扛不住了!”在小红书平台上,一篇标题惊悚的笔记被推送到记者的眼前。博主分享的是近期的一则见闻:一个行长朋友告诉博主,老百姓现在都把“钱袋子”捂紧了,导致本季度该银行早早完成了存款任务,但贷款任务只完成了十分之一,就算房贷利率降到2.33厘(即年利率2.796%)都无人问津。

为此,该博主感叹:“看来钱太多也是烦恼。”

显然,“2.33厘”这个数字,吸引了不少网友关注。按照监管规定,当前,首套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减20个基点。今年2月,LPR调整后,首套按揭贷款利率的下限降至3.75%。这与博主透露的信息无疑仍有明显差距。

为此,记者私信博主询问贷款方式,不久后便收到一串电话号码。拨通电话,记者以消费者身份了解低利率的贷款途径。对方马上表示,自己便是专业的贷款中介。

“最低利率可以做到年化2.85%,具体要看批复情况。”这名中介告诉记者,房贷利率做低的办法,就是用经营抵押贷款的资金去置换房贷,目前经营贷可以做到10年期,只要出具相关营业执照即可。“操作很方便,你准备好材料,我们带你去银行,我们和银行有合作,成功之后,我们收取贷款额度2%的中介费即可。”

当记者问及经营贷转房贷是否存在法律风险时,对方表示:“贷款出来以后,你找几个亲戚朋友多转几手就行,看不出来。”

截至发稿,该中介在小红书平台上的相关引流稿件已经删除。

违规转贷有风险

可能侵害个人信息安全

记者咨询几家银行获悉,目前,经营贷年化利率低于3%的情况还是比较普遍的,授信期也在3年到10年之间。对照动辄百万元的存量房贷,以10年计息,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在利差诱惑下,不少客户萌生转贷的念头,按揭机构在利益驱使下充当了转贷灰产上的关键一环。

记者咨询了宁波本地几家银行相关负责人,对方都否认了与贷款中介存在“开绿灯”的合作行为。

不少业内人士也强调:“用消费贷、经营贷置换按揭贷款不合规、存在违规风险。如果被监管部门或者银行查出,需要提前还款,个人将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而且,在转换过程中,中介收费、过桥费等也会增加个人的费用支出。”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违规风险和资金链断裂风险,监管部门也多次提醒,转贷操作有信息安全被侵害的风险。消费者选择“贷款中介”的转贷服务,需要将身份信息、账户信息、家庭成员信息、财产信息等重要个人信息提供给中介。部分中介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后,为牟取非法利益可能会泄露、出售相关信息,侵害消费者信息安全。

据银保监会官网统计,2022年3月15日以来,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共发布的101条风险提示,涉及贷款、新型诈骗、非法代理退息退费等领域。其中,房贷相关风险最引人关注,提前还贷涉及的违规转贷问题也是监查重点之一。

识别陷阱

做好风险防范看这里

那么,在转贷减轻一部分利息压力的诱惑面前,普通人如何清醒识别陷阱,做好风险防范?

业内专家表示,一是,警惕不法中介隐瞒不利信息、只谈诱人条件的虚假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所谓的“转贷降息”看似利息更优惠,实际却隐藏着违法违约隐患、高额收费陷阱、个人征信受损、资金链断裂、信息泄露等风险。

二是,合理评估个人或家庭实际情况,若有提前还贷或者其他金融业务需求,应向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咨询了解相关情况。

三是,申请贷款时,提供真实有效的贷款申请材料。在合同签署时,认真阅读条款,重点关注利率、费用、权利义务、风险提示等重要内容,谨慎对待签字、授权环节。借贷后,注意按照约定用途使用贷款,避免挪作他用产生违约责任、影响个人征信。

四是,一定要注意保护好个人信息。特别是在办理金融业务时,不随意透露身份信息、银行账号、财产情况等个人信息,防止信息泄露的风险。不轻易登录不明机构网站和转发链接。不轻信自称某金融机构的陌生来电,避免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甚至造成财产损失。

记者 史旻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