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4年03月2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手术精准化 切口微小化
美容效果最大化

这支甲状腺外科团队
守护您体内的“蝴蝶”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甲状腺外科兴宁院区医护合影。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甲状腺外科东部院区医护合影。

随着“医学AI”时代的到来,微创化、精准化已成为一个外科医生的毕生追求。作为全国甲状腺(旁腺)规范化诊疗示范基地,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甲状腺外科团队率先熟练开展经全乳晕、经锁骨、经腋窝、经口等多种入路的甲状腺手术,实现了“手术精准化、切口微小化、美容效果最大化”。

“隐形”切口受到爱美人士认可

多入路腔镜手术让患者多了选择

甲状腺是一个蝴蝶形的内分泌腺,近年来,甲状腺肿瘤发病率明显上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传统的开刀手术,使得患者颈部留下“自刎式”疤痕,给不少患者带来巨大困扰。随着腔镜技术不断发展变革,李惠利医院甲状腺外科将腔镜广泛应用于肿瘤手术。

29岁的李小姐(化名)是一位服装设计师,因为摸到右侧脖子有肿块前往就医,经检查发现右侧甲状腺有一个直径约3厘米的肿物。李惠利医院甲状腺外科罗勇主任医师告诉她,需要手术切除。

调整心情接受了这一残酷现实的李小姐表示,她希望将手术切口做到最隐蔽。罗勇向她解释:传统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虽颈部无瘢痕,但可在胸部留下瘢痕,且伤口接近胸骨,术后可能会出现局部疼痛。相较之下,全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更为合适。

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手术方案制定后,手术开始。罗勇团队在李小姐的双侧乳晕开了2个0.5厘米和1个1.5厘米的切口,保全了颈部及上胸部皮肤的完美,也让乳晕侧的切口“隐形”。

该手术实现了“手术精准化、切口微小化、美容效果最大化”,受到越来越多爱美人士的认可和追捧,让一些既需要手术治疗又希望颈部不留痕迹的患者多了一种选择。

“腔镜甲状腺手术除了美容效果,在术后颈部疼痛感、颈部活动的恢复等方面也有优势,能使患者从生理、心理两个方面快速康复,尽早回归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罗勇说,目前该团队已经成熟开展经锁骨、乳晕、腋窝、口腔前庭等多种不同入路的腔镜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手术。

通过锁骨下3.5厘米切口

音乐老师保住“金嗓子”

去年,该团队率先在全市开展经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在颈部无瘢痕的基础上创伤更小,术后并发症更少,恢复更快。

30岁的林女士(化名)是一位音乐老师,体检查出甲状腺4A类肿块。为了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案,她找到了李惠利医院甲状腺外科陈高翔副主任医师。

经进一步检查发现,甲状腺肿块位于神经入喉处,紧贴喉返神经。术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声音嘶哑甚至呼吸困难,可能直接断送其职业生涯。同时,林女士还有着对美容的要求,在术前提出微创及颈部不留瘢痕。

经过详细的术前讨论以及手术方案设计,陈高翔决定为患者实施经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术中,他在锁骨下相对隐蔽部位做了3.5厘米的皮纹切口,借助胸锁乳突肌中间的自然通道抵达甲状腺切除肿瘤,对肌肉损伤更小。应用喉返神经监测技术,仅40分钟就顺利完成了手术。

术后林女士颈部活动自如,无明显疼痛、黏连以及吞咽不适感。康复后,她的嗓音也恢复如初。

“由于手术绕开了颈前区域,因此能更有效地减少患者术后颈部异物感及吞咽功能障碍。”陈高翔解释说,“该手术采用了免充气方式,手术视野清晰开阔,避免了以往充气建腔可能引起的相关并发症。”不到2年时间,该团队已经成功实施了200余例经锁骨下入路全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

从“蜈蚣盘踞”到5厘米

微创也能实现淋巴结清扫

随着甲状腺疾病患者对美观需求的日益增加,李惠利医院甲状腺外科在保证根治的同时,越来越注重功能保护及微创的理念。就在去年,陈高翔团队率先在全市开展颈前小切口腔镜辅助技术,这意味着该团队再一次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

张先生体检查出甲状腺肿瘤进展,淋巴结也出现转移。接诊的陈高翔告诉他,甲状腺癌伴有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传统的清扫弧形切口,会留下“L”型长达20厘米的明显疤痕,就像一条蜈蚣盘踞,而且对于脖子较长或肌肉发达的男性患者来说,手术暴露依然非常困难,容易造成淋巴清扫不彻底甚至残留的情况。

在他的建议下,张先生接受了颈前小切口腔镜辅助技术。术中,医生通过5厘米的切口,在切除甲状腺的同时,完成了从耳根到锁骨之间区域淋巴结的彻底清扫。

对于复杂疑难的甲状腺癌,科室还成立了多学科诊疗团队(MDT)。王先生(化名)曾于30年前做过甲状腺癌手术。术后疏于规范的治疗和随访,最近在复查中颈部淋巴结转移和肺部转移。罗勇组织了多学科会诊,超声医学科、放射科、病理科、胸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麻醉科、核医学科等多位专家进行讨论后确定了手术方案,还根据可能的并发症做了应急预案,同时制定了术后利用碘131进行进一步辅助治疗的方案。

这种诊疗模式为甲状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站式”的诊疗服务,从而实现为患者制定规范化、个体化、精准化和连续化的治疗方案,以降低手术并发症,改善病人预后和生活质量,最终使患者获得最大收益。

临床、科研、专利

“全面开花”助力学科飞跃

在吴伟主主任的带领下,甲状腺外科已经形成人才梯队完善、专业结构合理的科室,目前共有医生12名,包括正高4名(吴伟主、罗勇、张海、刘涌)、副高3名(陈高翔、李崎、滕伟峰)。去年共开展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手术2500台,年门诊超过30000人次。据2023年全省DRG统计,甲状腺癌手术量排名全省第七位,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

临床的突飞猛进离不开科研的有力支撑,科室成员主持或负责省部级课题、厅局级课题项目9项,发表SCI论文15篇。

据罗勇介绍,科室开发了专用于甲状腺疾病患者的随访管理系统,不仅能够查询患者信息,还具有风险和疗效评估、制定治疗方案和随访计划等功能。目前该系统已获得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项目的立项和资金支持,将进一步开发和升级为一个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分化型甲状腺癌医患共享智能随访系统。陈高翔则带领团队与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将激光散斑成像技术应用在腔镜技术,能够在术中监测旁腺的功能。

此外,科室拥有甲状腺手术相关的应用专利7项,潜心钻研避免留疤的手术方式,发明“微型弹性建腔器”支撑操作空间,让体表疤痕最小化。

不久后,用于甲状腺癌局部晚期、晚期的碘131治疗将正式启动。届时,在甲状腺疾病多学科诊疗团队的支持下,将全力实现对于甲状腺肿瘤患者多维度、全流程的健康管理。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徐晨燕 张林霞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