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3月20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改革“金牌考核”,中国体育转型良好开端

新华社

  据悉,国家体育总局正在研究对下属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增加群众体育考核指标,引导各中心将更多精力放到提高项目人口、为百姓提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上。这既是顺应民意、服务民生之举,也意味着奥运项目忙于“奥运争光”、疏于推动全民健身的局面将被扭转,有望成为中国体育转型的良好开端。

  当前我国群众体育工作存在明显不足:群众体育基本全靠各级体育行政机构的群众体育职能部门主导和推动,而本应起重要作用的各运动项目协会出力甚少。各地一搞全民健身活动就是太极拳、广播操、秧歌等,鲜见有奥运竞技项目参与其中。

  引领全民健身,奥运竞技项目本责无旁贷,尤其是田径、游泳等基础大项和三大球项目。这些项目的示范效应和感召力,远非太极拳、广播操、秧歌等非奥项目能比。然而,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中,众多奥运项目长期缺位与失范。究其原因,以“金牌考核”为主的体育部门考核体系当是问题根源。在中国体育界,以金牌为标志的竞技体育成绩是一个核心考评指标,不仅国家体育总局对各项目管理中心下达大赛奖牌任务,地方体育部门的考评中同样有不同级别赛事的奖牌指标。竞技体育指标偏硬,群众体育指标偏软,“指挥棒”的不科学,让一些地方和部门将主要心思都放在了国家队“争金夺银”上,而将推动群众体育放在次要位置。这最终不仅影响了民生改善,也让竞技体育成绩的“含金量”打了折扣。

  加速群众体育工作发展,改革“金牌至上”的体育系统考核体系,无疑抓住了问题的“牛鼻子”。然而,相信不少人仍心存疑虑:相对一清二楚的竞技体育金牌数和成绩,对群众体育的考核如何科学量化?按照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相关人士的介绍,将从扩大项目人口数量、建立群众性竞赛活动体系和业余锻炼标准制度等方面对各项目管理中心进行考评。

  具体的量化标准可以继续探讨和逐渐完善,关键是下定决心,抓住根本。改革考评体系、淡化“金牌考核”的治本之举,应该成为中国体育转型的良好开端和坚决推动力。

  (据新华社北京3月19日电 记者高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报测试